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里吉亞王朝
拜占庭帝国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里吉亞王朝,又稱阿莫里王朝,於820年—867年統治拜占庭帝國。米海爾二世來自小亞細亞中部的弗里吉亞行省的阿莫里要塞,該王朝因此被稱為弗里吉亞或阿莫里王朝[1]。弗里吉亞王朝延續了先前於813年由利奧五世恢復的聖像破壞運動(第二次聖像破壞運動),直至842年皇后塞奧多拉在牧首美多德協助下廢除該政策[2]。
自800年羅馬教宗將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起,帝國就同西方交惡,持續的聖像破壞運動進一步惡化了雙方關係。羅馬教宗尼各老一世拒絕承認佛提烏擔任君士坦丁堡牧首而引發的佛提烏分裂,繼續加深了這種對立。直至米哈伊爾三世時期廢止聖像破壞後關係才有所修復。
第二次聖像破壞期間,帝國開始出現類似於封建制度的制度,大地主或是地方的地主變得愈發越重要,他們為中央政府服兵役並獲得土地作為回報[3]。自公元三世紀亞歷山大·塞維魯統治羅馬帝國以來,類似的制度就一直存在,當時羅馬士兵和他們的子嗣通過服務皇帝而被授予土地[4]。
約860年,羅斯人第一次進攻君士坦丁堡,時任牧首佛提烏在一次布道中將他們的進攻描述為一片「野蠻和可怕的海洋」,「一場可怖的北方風暴」[1]。
Remove ads
米哈伊爾二世
塞奧菲盧斯
米哈伊爾三世
世系圖
![]() 尼基弗魯斯一世 拜占庭皇帝 802—811年 尼基弗里亞王朝 | |||||||||||||||||||||||||||||||||||||||||||||||||||||||||||||||||||||
![]() 雅典的伊琳妮 拜占庭女皇 797—802年 | 雅典的塞奧法諾 | ![]() 斯塔夫拉基奧斯 拜占庭皇帝 811年 | 普羅科皮婭 | ![]() 米哈伊爾一世 拜占庭皇帝 811年—813年 | |||||||||||||||||||||||||||||||||||||||||||||||||||||||||||||||||
巴爾達尼斯 | 安尼亞的瑪利亞 | ![]() 君士坦丁六世 拜占庭皇帝 780年—797年 | 阿納斯塔修斯·馬爾提納基奧斯 | ||||||||||||||||||||||||||||||||||||||||||||||||||||||||||||||||||
![]() 利奧五世 拜占庭皇帝 813年—820年 | 巴爾卡 | 1.塞克拉 | ![]() 米哈伊爾二世 拜占庭皇帝 820年—829年 弗里吉亞/阿莫里王朝 | 2.歐弗羅敘尼 | 因格爾·馬爾提納基奧斯 | ||||||||||||||||||||||||||||||||||||||||||||||||||||||||||||||||
![]() 塞奧菲盧斯 拜占庭皇帝 829年—842年 | 帕夫拉戈尼亞的 聖塞奧多拉 | ||||||||||||||||||||||||||||||||||||||||||||||||||||||||||||||||||||
安娜 修女 | 君士坦丁 | ![]() 米哈伊爾三世 拜占庭皇帝 842年—867年 | 歐多基婭·因格里娜 | ![]() 巴西爾一世 拜占庭皇帝 867—886年 馬其頓王朝 | |||||||||||||||||||||||||||||||||||||||||||||||||||||||||||||||||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