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里曼特爾監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里曼特尔监狱map
Remove ads

弗里曼特爾監獄(英語:Fremantle Prison[1]是一座前澳洲監獄,位於西澳大利亞州弗里曼特爾,現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遺址包括牢房、門樓、圍牆、小屋和隧道。它最初用於關押從英國運送來的囚犯,但於1886年移交給殖民政府,用於關押當地被判刑的囚犯。1898年和1911年,皇家委員會舉行了調查,並推動了監獄系統的一些改革,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出現重大變化。負責管理監獄的政府部門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經歷了幾次重組,但弗里曼特爾監獄的文化卻難以改變。囚犯日益增長的不滿最終導致了1988年的一場暴亂英語Fremantle Prison riot,獄警被劫持為人質,一場大火造成了180萬美元的損失。該監獄於1991年關閉,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最高安全等級木麻黃監獄英語Casuarina Prison

事实速览 地址, 坐標 ...

該監獄由一名管理長、治安官或監獄總監管理,他負責西澳大利亞州的整個囚犯或監獄系統,以及一名主管監獄本身的典獄長。監獄官員(獄吏)在嚴格的條件下工作,直到他們透過西澳大利亞監獄官員工會獲得代表權。最初送來此處服刑的囚犯多品行良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殖民者,但最終也會有不太理想的囚犯被送到弗里曼特爾。作為一個地方管理的監獄,19世紀90年代以前羈押於此的受刑人大多是被判短期徒刑的白人,原住民很少。到了20世紀末,在此服刑的大多數囚犯刑期更長,其中不乏因暴力犯罪入獄者,原住民人數也有所增加。

弗里曼特爾的監獄生活受到嚴格管制。膳食是一天中的重要部分,在監獄運作期間,囚犯們都在牢房裡用餐。直到1911年左右,囚犯或囚犯的勞動都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此後,獄方一般只允許受刑人在監獄內工作,但監獄內的工作量始終不足以讓他們充分休息。懲罰措施多年來各不相同,鞭笞、戴鐐銬等肉刑最終被延長刑期和剝奪探視權或娛樂活動時間所取代。該監獄曾執行40次絞刑,是1888年至1984年間西澳大利亞州唯一合法的處決場所。另外,該監獄也發生多次越獄事件,著名的越獄者包括19世紀的穆恩戴恩·喬英語Moondyne Joe約翰·博伊爾·奧萊利英語John Boyle O'Reilly和其他六名芬尼亞兄弟會成員,以及1989年的布倫登·阿博特。該監獄還曾發生過各種騷亂,其中1968年和1988年的重大騷亂造成了破壞。

1991年,弗里曼特爾監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並進行了多項修復工程。監獄內的一些建築找到了新的用途,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作為澳洲囚犯遺址申報世界遺產的一部分,該監獄申報世界遺產的過程側重於歷史解讀和保護工作,重點關注監獄的囚犯流放時代英語Convicts in Australia(1850年至1886年),而忽略了其近代歷史,包括關押在那裡的原住民囚犯。

Remove ads

建築構造

Thumb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建築、圍牆和隧道佈局圖。此圖左側為正北方向。
圖例
  監舍
  工坊
  醫院
  水庫建築
  隧道
  城牆
  門樓和露台上的房屋

佈局

弗里曼特爾監獄建在一塊約15公頃的土地上,石灰石是從現場開採的。一道4.6公尺高的邊界牆環繞著監獄場地,西牆中央有一座門樓,面向露台[2]。其他圍繞該地點的道路包括北面的諾茨福德街、東面的漢普頓路和南面的福瑟吉爾街[3]:7。監獄工作人員和官員的住所位於牆外門樓的兩側。在牆內,閱兵場位於門樓的東側。閱兵場後方是位於場地中心的主監舍區[2][4],裡面有兩座小教堂[5]。主樓北面是新區,西面的西北角是前女子監獄[2],以前是廚房、麵包房和洗衣房[6]。醫院建築位於東北角,舊工寮則位於東南角以及門樓的北面[2]。為從含水層提供淡水而建造的隧道系統在場地東邊緣下方運作[7]:2–3

建築

露台上的房屋

門房北側露台的2號、4號和6號建築,為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與其他房屋的佐治式風格形成鮮明對比[8]。10號是一棟雙層房屋,最初建於1853年,供牧師居住,但於1878年被典獄長接管,後來被監獄管理部門使用。毗鄰的12號單層房屋建於1854年,是門衛的住所,位於門房的北側[9]。門房南側的露台16號是一棟雙層房屋,最初是典獄長居住的,後來是駐地治安官居住的。直到1970年代,它一直被用作獄警的住所[10]。18號是露台大樓最南端的房子,而8號是最初幾棟建築中最北端的房子,兩棟樓都設有兩間客廳、三間臥室和兩間更衣室,以及一間廚房、一個盥洗室和一個棚屋,但佈局相互呼應。其中,18號在19世紀90年代進行了擴建[11]

門樓

Thumb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門樓,其具有中世紀風格
Thumb
建造於1855年的鐵門。

門樓和相關的入口建築群建於1854年至1855年間,由囚犯建造。它由皇家工程師兼該監獄管理長埃德蒙·亨德森英語Edmund Henderson設計,並用石灰石建造而成[12]。門樓在狹窄的大門兩側各有一座塔樓,可令人聯想起13世紀英國城堡或城牆城市的塔樓[13]。大門的製作材料是從沉船中打撈出來的鐵,而建築物頂部的時鐘則是從英國進口的[14]:26。作為正門,門樓一直是監獄的重要特徵和地標;自監獄關閉以來,門樓內設有咖啡館和景點管委會辦公區[12]。修復工作於2005年進行,保留了原始的石材立面,並去除了非原始建物的渲染[13]

主監區

主監區於19世紀50年代由囚犯建造,之後幾乎沒有改變,設計容納量高達1000名囚犯。中央四層樓高的監區兩端是大型宿舍病房,稱為「交流室」。在這裡,多達80名囚犯睡在吊床上,要麼作為表現良好的獎勵,要麼是因為他們即將獲得假釋的證明。相比之下,狹窄的牢房尺寸僅為2.52平方公尺。雖然每個牢房最初都配有接通自來水的水盆,但這種安裝是在S型彎管出現之前;由於管道中瀰漫的氣味,到19世紀60年代,管道被拆除。在皇家委員會的指導下,監獄拆除了兩個牢房之間的隔間牆,擴大了牢房面積。1920年代安裝了電燈,但從未配備廁所,因此在監獄運作期間,人們一直使用水桶代替馬桶。自監獄關閉以來,管理者已修復了6間牢房,可向遊客展示監獄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的生活條件[15]。主樓還設有絞刑架、單獨監禁牢房和一座聖公會教堂及天主教教堂[5][14]:46

新監區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新區大樓建於1904年至1907年間,旨在解決監獄過度擁擠的問題。它還允許監獄管理人員實施「隔離系統」,即囚犯在服刑的前三個月被完全隔離。最初,獄方令囚犯在操場上設置了一個圓形監獄,以便在每天的操場時間實施這個概念,但該系統並不成功,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囚犯管理策略,導致獄方在五年內拆除了這棟建築。新監區是第一座通電的建築,並鋪設了地下電力線路。二戰期間,澳洲軍隊徵用了該區,將戰俘與其他囚犯隔離。1994年,建築物進行了改造,以容納辦公室、小型商業場所和會議室[16]

女子監獄

西北區的綜合建築最初是服務區,內有廚房、烘焙房和洗衣房,建於19世紀50年代。珀斯監獄英語Perth Gaol關閉後,囚犯轉移到弗里曼特爾,需要一個關押女囚犯的地方。這些建築也被改建成監獄,並在周圍建造圍牆,成為西澳大利亞州第一座單獨的女子監獄。由於人口和犯罪率的增長,這些建築在19世紀90年代和1910年代進行了擴建。隨著班迪阿普女子監獄英語Bandyup Women's Prison的建成,弗里曼特爾女子監獄於1970年關閉,女囚皆被移監至班迪阿普,其空間一直用於教育和評估,直到1991年主監獄關閉,2015年被開闢為青年旅館[6][17]

監獄醫院

監獄醫院建於1857年至1859年間,是弗里曼特爾監獄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囚犯流放時代英語Convicts in Australia,健康的囚犯被要求從事公共服務協助殖民的建設,而病弱的受刑人則會被送入監獄醫院。1886年至1903年間,醫療服務遷至主牢房區,原先的建築則用於關押病弱的受刑人和女囚。但該醫院隨即於1904年翻新並重新開放。此後,它一直持續運作至1991年監獄關閉[18]

工寮

該監獄最初的工寮是一家鐵匠鋪,其為監獄舊址上最早建造的建築之一,後來被稱為東工坊,其他工坊包括木匠工寮、水管工寮、油漆工寮、印刷廠,以及從19世紀50年代起的金屬加工廠[19]。西工寮建於20世紀初,該工寮透過提供油漆工、墊子工、鞋匠、裝訂工和裁縫工等工種為囚犯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20]。1993年,北邊的四個工寮改建為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藝術工坊[21]

隧道系統

Thumb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隧道

19世紀50年代,監獄在石灰岩基岩中鑿出豎井,從含水層為監獄提供淡水。1874年,監獄安裝了一個水箱,為弗里曼特爾提供替代水源。囚犯們用水泵注滿水箱,水箱透過重力供水管連接到棧橋[7]:2-3。1896年,官方在斯旺伯恩街 (Swanbourne Street)建造了一座城鎮水庫,透過監獄的三脹式蒸汽泵供水,該泵每天可從監獄隧道中抽取超過4.5兆公升的水。囚犯們也因此從手動抽水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改從事供應木材和鍋爐燃料的工作[7]:2-3。1910年,隧道關閉[22],但地下水繼續用於灌溉監獄的花園。1989年,人們發現附近油罐洩漏的柴油污染了地下水質;1996年,這些污染已基本上透過生物修復清除[7]:3。這些隧道於2005年中期向遊客開放[23]

歷史

19世紀

與在澳洲東海岸建立的流放地不同,英國在西澳建立的天鵝河殖民地英語Swan River Colony最初是「自由定居點」[24],英國政府禁止將囚犯流放當地,試圖在當地建立一個平等的烏托邦,但進入19世紀40年代,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克服了早期的牴觸情緒,1848年9月24日,西澳的民眾呼籲當局接收囚犯,殖民當局也同意接收一些來自英國的囚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宣布西澳為罪犯流放地[25]:183,隨後,第一艘載運75名英籍囚犯的船舶「信德號英語Scindian」於1850年6月2日來到西澳,其到來是出乎意料的,因為一艘先行的帆船被風吹偏了航線。但在當時,殖民地的圓屋監獄英語Round House (Western Australia)已人滿為患,因此75名囚犯不得不留在船上[14]:18–20,直到臨時監獄建成。臨時監所建立後,監獄管理長愛德華·亨德森(Edward Henderson)開始尋找建造永久性囚犯機構的地點,最終在現址——一座俯瞰弗里曼特爾的小山上落戶[14]:21–22

Thumb
主監區內部佈局
Thumb
亨利·雷於1859年繪製的主監區大樓的水彩畫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設計以英國的彭頓維爾監獄英語HM Prison Pentonville為藍本,但將對角線形的牢房區替換成了四層樓高的線性結構,這將成為南半球最長、最高的監區[26]:2。監獄始建於1851年[14]:22,同年,皇家工兵抵達西澳後,工程進展迅速。他們訓練囚犯使用現場開採的石灰石充當建築材料。監獄的首要任務是建造亨德森和獄警的住所,以減輕他們因私人住宿費用帶來的經濟負擔[26]:3-4

監獄圍牆建於1853年至1855年間,門樓及相關入口建築群則建於1854年至1855年[26]:4–5。主監區南半部的建造始於1853年,並於1855年完工,囚犯於1855年6月1日從臨時監獄移監至此[26]:7。隨後,北側的建築群也開始建造。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大部分皇家工兵被召回,只留下亨利·雷英語Henry Wray負責監工,最終於1859年底竣工[26]:8

在西澳大利亞的囚犯流放時代英語Convicts in Australia,該監獄被稱為監禁機構(Convict Establishment),用於關押從英國運送來的囚犯。從1858年起,當地被判處較長刑期的受刑人也被關押在那裡,監禁費用由殖民政府負擔[27]:20–21。1868年,英國對西澳大利亞的刑事流放停止,殖民地的囚犯人數逐漸下降,進入19世紀80年代中期下降到83人[14]:45–46。由於將這些囚犯送回英國的費用巨大,加之拆除監獄成本太高,監獄當局決定與殖民政府談判,放棄對他們的管轄權以及監獄建築群[14]:45–46。因未能達成共識,早期談判破裂,但於1883年8月重啟[27]:24–25。經過一年半的時間,雙方達成妥協,移交工作亦於1886年3月31日完成[27]:25–26

監獄移交給殖民政府後,改名為弗里曼特爾監獄[14],珀斯監獄的所有囚犯都被移監至此,從1887年起,女囚犯也被關押在這座監獄,但與男性受刑人分開、單獨監禁[14]:45–46。19世紀90年代的西澳大利亞淘金熱帶來了強勁的經濟增長和人口的大幅增長:當地的常住人口從1891年的近50,000人增加到約1895年的近10萬人,到1901年則達到184,000人[28]。與此同時,隨着人口的大幅增長、當地的犯罪率也逐漸上升,弗里曼特爾監獄很快就人滿為患[14]:46

19世紀90年代,公眾對囚犯待遇的不安情緒日益加劇[14]:46–49。 1898年9月,西澳大利亞州總督成立了一個皇家委員會,負責調查殖民地的刑罰制度[27]:150。該委員會聽取了近240名證人的證詞[27]:159,其中包括弗里曼特爾監獄在押的囚犯[14]:46–49。1898年12月至1899年6月期間,委員會提交了三份報告,涉及該監獄最為人知和最突出的問題,包括犯人的分類、量刑、懲罰和飲食待遇。委員會成員特別考慮了監獄系統的管理理念——犯罪的原因,以及懲罰的類型及其理由——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各種改革方案的可能性[27]:160

20世紀初期

Thumb
弗里曼特爾監獄內用於監禁重刑犯及慣犯的監區[29]:12

在皇家委員會的調查開始後的一年內,獄方透過拆除兩間牢房之間的內牆,擴建了近100間牢房,並引入了管理受刑人的分級制度。獄方還在主樓增建了內牆,將監區劃分成四個獨立的區域[29]:12–13。在時任典獄長喬治的敦促和官方調查的推動下,監獄建造了新的五個工坊,分別供裁縫、裝訂工、鞋匠、墊子匠和油漆工使用,這些工坊為囚犯提供了更多實用的技能培訓及工作的機會[21]

1902年,西澳《政府公報》公佈了針對獄政官員的新規章,當地亦於1903年通過了新的《監獄法》。理論上,該法案的通過應該會引發重大的監獄改革,但最終卻未能實現。該法案將大部分修改條文轉為行政法規,由總督自行決定,因此,當地媒體稱其為一份蒼白無力的法律文件[30]:48–51

新監區於1907年竣工,1908年投入使用,其設計源自於1899年皇家委員會的報告,該報告建議對分監系統進行修改[21]。 新監區的設計與亨德森於19世紀50年代主持建造的建築相似,但呈L形,只有三層樓高,並配有電燈照明[21][14]:50。與羈押於早期建築內的受刑人不同,新監區囚犯一般被羈押於自己的囚室裡,但也有在監區單獨的庭院內放風的機會,此時,便由中央塔樓值班的獄警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21][31]

1911年,皇家委員會對弗里曼特爾監獄的另一項調查建議西澳州當局關閉該監獄。但該報告被州政府忽視,因為州政府更關心的是道路和學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不是囚犯的困境[32]:4。然而,隨著具有在英國和殖民地有工作經驗的休·漢恩(Hugh Hann)被任命為典獄長,對刑罰改革感興趣的工黨政府上台,監獄政策發生了迅速變化。這導致弗里曼特爾監獄的獨立監區於1912年被拆除,獨立的訓練場也被拆除[21]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弗里曼特爾監獄部分監區充當了軍事監獄及拘留中心,用於關押軍事人員[21]。在1940年到1946年間,該監獄成為澳洲50多座軍事監獄之一,共關押了12,000多名敵僑和戰俘[32][33][34]。到1945年10月,弗里曼特爾最多可容納400名軍事囚犯和160名平民囚犯[35]。由於澳洲國防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接管弗里曼特爾監獄,導致其人滿為患,巴頓磨坊監獄(Barton's Mill Prison)便在1942年投入使用,以收押一般的囚犯[32]:4,但越獄者等具危害公共秩序、社會安全之虞的囚犯則被送回弗里曼特爾[36]

20世紀改革後

為了緩解弗里曼特爾過度擁擠的狀況,20世紀初期的改革提出了建立外役監的專案[37]:26[32]:4。作為改革的一部分,獄方於1927年在監獄南邊的巴克山英語Mount Barker, Western Australia建立了帕德勒普監獄農場英語Pardelup Prison Farm,用以收容輕罪、在監表現良好的受刑人[32]:4。巴頓磨坊監獄的建立雖然是澳洲政府於二戰期間的臨時措施,但在二戰結束後,該監所仍然用於收容受刑人[32]:4。西澳大利亞監獄系統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大幅改革,但其改革進度落後於同國其他州份,1960年至1971年間,西澳政府在州內建造了七所新監獄[30]:56-57,之後,弗里曼特爾的女囚便被移監至新建的班迪阿普女子監獄英語Bandyup Women's Prison[21]。此外,西澳政府也頒布了關於緩刑、假釋和酗酒罪犯的新立法,對受刑人提供了監禁的替代懲罰方案。隨著這些新安排以及監獄類型的多樣化,弗里曼特爾監獄也於1963年成立了一個分類委員會來評估囚犯[30]:57

1966年,科林·坎貝爾(Colin Campbell)被任命為弗里曼特爾監獄總管理長,這促進了監獄內部的重大變革[30]:58。他所做的首批變革之一就是清理分類委員會積壓的等待評估的囚犯。坎貝爾還建立了一所獄警訓練學校以及一個評估中心來評估新入監的囚犯[30]:58–59。監獄也引入了工作釋放和社區服務計劃,亦聘請社工和社福官員參與受刑人矯正工作[30]:58–59。在坎貝爾改革期間,獄管部門(Prisons Department)於1971年重組為懲教部門(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38] ,總管理長的職位也被監獄總監(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取代[30]:61

1972年,皇家委員會開始調查監獄對原住民囚犯的虐待和歧視問題[30]:18。其於1973年發表的報告發現,監獄並不存在「任何明顯的歧視」[39]:161,然而,報告中充斥著種族刻板印象,原住民囚犯的證詞被認為是不可靠的[40]。該報告也針對監獄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出了建議,包括建議政府向監獄增派獨立且經過訓練的福利官員[39]:174

1977年,威廉·基德斯頓(William Kidston)接替坎貝爾出任監獄總監,並監督了監獄改造政策的轉變,從「家長式的囚犯改造」 轉變為僅僅提供改造機會[30]:62-62。1981年通過了新的《監獄法》,該法以現代理念和實踐更新了1903年的《監獄法》。然而,該法案偏向囚犯管理和維持監所安全,同時該部門再次更名為獄管部門,以強調監禁是其主要職責[30]:65-67。1983年,伊恩·希爾(Ian Hill)成為監獄部門主管,並多次重組該部門,力求提高效率[30]:67。 儘管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在西澳大利亞州的大部分監獄系統中都產生了效果,但弗里曼特爾監獄的文化卻抵制變革。囚犯日益增長的不滿最終導致了1988年的監獄暴動[30]:68-69。在平定暴動後,官方對此事件進行了調查[30]:18

關閉及後監獄時代

西澳州政府於1983年決定關閉弗里曼特爾監獄,但該監獄一直運作至1991年11月30日[41][21]。在押的受刑人被官方移監至州內另外一所最高安全級別的監獄木麻黃監獄英語Casuarina Prison。社區內部對該監獄的未來發展存在分歧,有主張保留原建築的意見,也有人主張重建之。最終決定是保留監獄的原建築,但允許其建築進行改造以供社區再利用[41]:203

監獄解散後,弗里曼特爾監獄信託基金也隨之於1992年成立,旨在為西澳勞動部長英語Minister for Commerce (Western Australia)提供場地管理方面的建議[21][3]。舊監獄的不同區域也有了新用途,監獄教堂成為了當地民眾舉行婚禮的場所[5],沿海商業中心也在新監區舊址上建立[16],監獄醫院則設立了弗里曼特爾兒童文學中心(Fremantle Children's Literature Centre[42]:89,監獄也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一家名為弗里曼特爾監獄守衛者(Fremantle Prison Guardians)的私人公司根據合約組織了為期十年的旅遊運營,直到2001年底;隨後,州政府接管了監獄[21]。2015年5月,在原女子監獄的監舍內,一家提供短期住宿的旅館成立[43]

管理者與受刑人

最高管理層

Thumb
西澳大利亞州首任監獄管理長埃德蒙·亨德森

西澳大利亞州首任監獄管理長埃德蒙·亨德森管理該監獄長達13年[44]:56[45]。管理長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囚犯勞動並負責囚犯紀律」[42]:30。1886年,隨著弗里曼特爾監獄移交給西澳殖民地政府,管理長的職責被治安官取代[46]:270,他負責管理西澳殖民地的所有監獄[37]:15。 1911年初,官方重新設立了管理長職位,職責從治安官辦公室剝離出來[37]:23。1971年,獄管部門更名為懲教部門並進行了重組,管理長職位被監獄總監取代[30]:61。 雖然管理長、治安官或監獄總監負責整個以弗里曼特爾為中心的西澳監獄系統[47]:57,但典獄長也擁有該監獄本身的管理權限[27]:44[37]:29

獄吏

在囚犯船上,囚犯由享有退休待遇的警衛看守,這些警衛多為在中國、克里米亞和阿富汗等地服役而獲得退休金的前軍人。有些人繼續留在軍隊,但許多人選擇帶著妻兒一起前往殖民地定居[48]。這些獄警需要協助管理長處理監獄發生的任何暴動事件[37]:12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獄警直到20世紀初才被改稱為獄吏[30]:169。他們住在距離監獄步行距離內特建的連棟宿舍裡,生活和囚犯一樣受到嚴格的管制[42]:17–24。19世紀90年代,獄吏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仍然十分嚴格艱苦,每天工作10到12個小時[27]:65–67。由於人員流動率高,許多獄吏對官方政策或非官方的規章制度知之甚少[30]。獄吏的職責先前沒有明文規定,直到1902年才開始明確[30]:172–173。除了防止囚犯越獄和執行監獄規章外,他們還監督囚犯的工作、指導囚犯進行各種職業技能訓練。官方也要求獄警成為囚犯的道德榜樣,同時維持一種正式而疏離的關係[30]:182

在20世紀期間,獄吏的角色並沒有太大變化,他們的工作仍然是以維持監獄安全為中心,每天處理單調的公事[30]:189。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在坎貝爾的領導下,獄警培訓成為監獄管理層的優先事項。監獄設立了員工入職和晉升培訓課程,並開始為高級獄吏舉辦研討會[30]:58, 61。在此期間,獄吏也透過西澳大利亞獄警工會獲得了代表權,該工會曾於1975年首次發起罷工行動,幾乎癱瘓了監獄系統[30]:189-191

受刑人

Thumb
1971年,從監獄主監區大樓前經過的囚犯們

考慮到受刑人多半可以成為廉價勞動力、新增勞動力、為西澳經濟注入英國政府資金,英帝國乃將囚犯引入西澳。在流放的最初幾年,囚犯通常很年輕,來自農村,品行端正,只犯過輕罪[49]:60–61[50],刑滿釋放後,他們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殖民者[42]:74。到19世紀60年代後,大多數囚犯年齡較大,多為是來自城市地區的重刑犯[49]:61,其中包括被認為「難以管教且危險」的政治犯[42]:76。在1886年弗里曼特爾監獄移交給地方政府控制後,它成為西澳大利亞州的主要監獄[30]:71,與此同時,囚犯人數急劇增加。這一增長主要包括刑期較短(三個月以下)的囚犯[30]:71。1897年的囚犯人數為379人,當時的監獄督察詹姆斯·羅(James Roe)也因此認為監獄「人滿為患」[30]:86

儘管監獄系統得到了大幅擴張,但過度擁擠的問題在整個20世紀依然存在,西澳大利亞州的監禁率也高於澳洲其他地區[30]:86, 99。囚犯的性質發生了變化,1984年,16至19歲囚犯的比例是1898年的三倍,原住民囚犯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幾乎佔到監禁人口的一半[a][30]:88–89。受刑人的刑期也較長,1984年,該監獄超過80%的囚犯服刑超過一年[30]:94。1970年代和1980年代,因暴力犯罪入獄的人數有所增加,但仍只佔囚犯的少數。當時,監獄工作人員和一些囚犯都認為,監獄暴力事件顯著增加,這與監獄中毒品交易的增加以及與因毒品犯罪入獄的受刑人刑期延長相關聯[30]:95–97

監獄運作

日常安排

1855年,囚犯監獄的一天的工作從凌晨4:30的起床鈴聲開始,獄警和囚犯於5:25在閱兵場集合。囚犯們在早餐前後被派去工作,並在各自的監舍吃早餐,中午集合。之後,囚犯們在操場或工作地點吃午餐,下午繼續工作,直到晚上6:00在牢房裡吃晚餐。值夜班的獄警於晚上7:15接手工作[51]。 囚犯監獄改為殖民地管理的弗里曼特爾監獄後,情況幾乎沒有變化,也沒有新的規章制度[27]:29

1930年代,《每日新聞》報的記者艾迪·鄧斯坦( Eddie Dunstan)在新聞報道中也描述了類似的例行工作方式,但工作時間較短[52]

弗里曼特爾監獄的囚犯遵循以下例行工作:早上6:15,警鐘響起;囚犯起床並折疊床鋪。6:30,獄警集合並打開牢房。7:0(sic),早餐,持續15分鐘,之後囚犯在各自的操場集合。7:55,集合去工作。11:45,集合去吃午餐,之後囚犯在操場待到下午1點,集合去工作;4:45,集合去喝下午茶。5:30,集合;所有牢房等鎖門過夜。7:55,警鐘響起;囚犯上床睡覺。8:0(sic),除感化院規章另有規定外,熄燈。

到了20世紀60年代,情況並沒有太大變化。清晨6:45,第一聲鐘聲響起,囚犯起床,獄警清點囚犯人數後,將他們帶進院子,一直待到7:30,然後領取早餐返回監舍。8:00的鐘聲後,囚犯再度集合,之後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中午11:15。他們吃了午餐,然後被鎖在牢房裡直到12:20,之後在院子裡待一會兒。下午1:00又是一次遊行,之後又開始了另一段工作,持續到4:15。再次領取晚餐後,囚犯們被鎖在監舍裡過夜。燈一直亮到晚上9:30。週末沒有工作,獄方會為囚犯播放一部電影[32]:14–15

飲食

從監獄早期直到1991年關閉[14]:7[42]:49,囚犯們都在監舍內用餐。在建立初期,每餐都包含監獄烘焙房製作的麵包。早餐搭配紅茶,晚上則搭配茶或可可。正餐被稱為午餐,在中午供應,也包括湯、肉和蔬菜[42]:59–60。直到19世紀90年代,食物種類仍然非常有限,蔬菜也很少。早餐供應粥,通常不是太稀或太硬,監獄伙食的整體品質相當低[27]:84 ,尤其是在1897年和1898年。1898年,皇家委員會指出該監獄伙食的品質很快有所改善,該委員會亦建議獄方減少配給以降低成本[27]:92[32]:4

在1960年代,食物準備由一名合格的廚師監督,該廚師也負責培訓囚犯烹飪。飲食由優質食物組成,但「不加任何附加食材」[32]:7。早餐是粥,配上三分之一品脫牛奶、一杯熱飲(通常是紅茶,除非囚犯購買咖啡或可可[b]),以及根據週數調整的維吉麥、蜂蜜或人造奶油。午餐和晚餐的種類更多。兩餐都包含一道肉菜(鹹牛肉、香腸或肉餡餅)以及馬鈴薯泥和捲心菜,不過偶爾也會有烤肉晚餐[32]:7–8。1991年,肉類、蔬菜和麵包仍然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14]:7

保護

列入遺產名錄

Thumb
2005年修復的監獄大門

弗里曼特爾監獄於1992年1月10日被列入西澳大利亞州歷史遺跡臨時名錄,並於1995年6月30日被永久列入[21]。它被譽為澳洲保存最完好的囚犯建造監獄,並於2005年成為西澳大利亞州第一座被列入澳洲國家遺產名錄英語National Heritage List (Australia)的建築。澳洲聯邦遺產部長、參議員伊恩·坎貝爾表示,它將與其他10處監獄舊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預備名錄[54]。五年後,這些地點於2010年以澳大利亞監獄遺址之名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55]

在監獄群申請世界遺產名錄的過程中,澳洲政府著重於對監獄囚犯時期的歷史解讀和保護工作。這是以犧牲其近代歷史為代價的,包括二戰期間用作拘留中心,以及監禁原住民囚犯的歷程。這種優先考慮從監獄關閉前的首批保護計畫中可見一斑,體現在將遊客體驗打造成「弗里曼特爾監獄——囚犯關押地」的品牌,以及透過修復——雖然這些修復對於防止破壞和衰敗是必要的,但卻忽略了該遺址的近代歷史[56]

修復

自1990年代以來,弗里曼特爾監獄的各個部分都進行了修復;1996年至1999年間,當局共花費80萬澳元,以修復聖公會教堂的正面[57][58]。2005年,監獄門樓區域進行了修復工作。非原始的粉刷被移除,原始的石雕得以顯露[13]。 2005至2006年期間,隧道工程也完工[23]。主牢房區在2006年至2007年進行了為期18個月、耗資190萬澳元的修復工程[59]。絞刑架室亦於2013年恢復到1964年最後一次處決時的狀態[60]

參考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