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 (醫生)

中国医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文宏 (医生)

張文宏(1969年8月27日),男,浙江瑞安人,醫生,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1]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2],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長,上海感染病學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3],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4]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5]

事实速览 張文宏 教授, 出生 ...
張文宏
教授
Thumb
出生 (1969-08-27) 1969年8月27日5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溫州專區瑞安縣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中醫,病毒性肝炎、細菌感染和其他傳染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
機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关闭

生平

1969年,張文宏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今屬溫州市);兒時居住在瑞安縣城關鎮,就讀於城關一小(今玉海中心小學)、瑞安中學。17歲時,他以《論溫州模式》一文獲得華東地區中學生政治論文競賽一等獎[6]

1987年,張文宏考入上海醫科大學(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1993年畢業後,進入(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從事臨床工作,並同時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攻讀學位。1996年,張文宏獲得了在職中醫碩士學位,論文題目是《活血、健脾、補腎三組中藥對病證結合血瘀證動物模型的作用觀察》。2000年,張文宏繼續獲得了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在職博士學位[7],畢業論文主題是「基因定位肺結核抗藥性的分子起源」[8]。2001年,在導師翁心華等人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9]

張文宏曾分別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BI醫學中心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做訪問和博士後工作[3]。他曾獲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科技獎、教育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銀蛇獎、2020年獲得最美教師稱號[10]。2020年11月30日,張文宏出任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主任[11]

2021年1月2日,張文宏於華山醫院疫苗接種點接受國產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緊急接種[12]

2021年7月2日,張文宏被聘為南京大學病毒與感染病研究所兼職教授和名譽所長[13]

2023年1月,張文宏當選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5]

言論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

2020年2月23日,出院率超74% 張文宏:「上海方案」就是集中優勢資源多學科救治
2020年2月29日,專訪張文宏:新冠肺炎全球蔓延非常令人憂慮
2020年3月5日,張文宏在直播中表示中國人無需為美國人干着急「怎麼還不封城還不戴口罩」,美國的醫療體系「可以從容應對」,對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作出錯誤的預判
2020年5月16日,張文宏預計新冠肺炎疫苗最快2021年3至6月面市

2020年1月,張文宏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出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14]。期間提出:主任親自查房,而不是「在後面指手畫腳」;換崗,「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把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部換下來,換成科室共產黨員」,「沒有討價還價」。視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反響強烈,被網友稱為「硬核主任」[15]。其後他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覺得很悶嗎?病毒也要被你『悶死』了,『悶』兩個禮拜」「如果全社會都動員起來,『悶』住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16]。此後他又提出了關於復工的3大注意事項,即「防火,防盜,『防』同事」[17]

2020年2月底,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只有武漢最先出現新冠肺炎,如果是外面傳到中國來,應該是幾個中國城市同時發病,而不是有時間先後。他又說,病毒的源頭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但是一定要有「確切的依據」,故不認同病毒來源自中國境外。然而相關報道已從中國大陸新聞網站中刪除[18][19]

2020年3月5日,張文宏在直播中表示,不用擔心美國,不用擔心他們不戴口罩,他們2800萬人感染流感,只有1.6萬人死亡,對美國的醫療體系來說,可以從容應對[20]

2020年3月15日,張文宏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官方微信賬號發文稱,「原以為中國控制良好,世界也會同步控制,像新加坡等東亞國家都做得非常好。但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後續我國仍然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風險」。他預測,「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如果意大利伊朗的疫情繼續向縱深演化,那麼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風險越來越大」[21]

2020年5月15日,張文宏表示,上海就算出現一例、兩例,也完全沒必要全面篩查[22]。5月16日,張文宏正式開設微博,並解釋稱開設理由是「看到很多以張文宏名義寫的疫情分析或者名言警句,似乎合情但常不合科學道理,也就是說合情而不合理,恐多產生誤導」[23]

2020年5月23日,張文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稱全球冠狀病毒病疫情可能要持續1至2年,但在未來三個月中,世界可能會重啟經濟發展,標誌中國將會有愈來愈多的輸入性偶發病例,但經濟活動不應受個別偶發病例影響[24]

2021年1月24日,張文宏在微博發文,首次用「陶瓷店裡抓老鼠」描述上海的防疫工作,「既要做到快速追蹤,又能保障城市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轉。陶瓷店裡如何抓老鼠,考量的不僅是公共衛生系統的能力,更是一個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智慧和水平」,將上海與「精細防控」關聯並提出「上海樣本」等誇讚上海防疫水平的詞組。[25]不過,上海之外的中國居民對此表現出反感,反而引發上海人對張文宏更加堅定的支持,許多上海市民和上海媒體在社交媒體發布大量吹捧張文宏的文章,稱「(張文宏)代表着中國男性的最好狀態。穿得得體,不油膩;中產、高級技術人才的中產紳士派頭;大城市居民」、「張文宏只有上海這樣的城市才有」、「他是這個城市的英雄,是這個2000萬級人口的大都市的守護神」、「在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有很多上海人晚上是看了張文宏的消息才入睡的。人們親切地喊他『張爸爸』,我認為只有上海人喊才是最貼切的」。[26]

2021年6月6日,張文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從原則上講,只有中國可以做到消滅新冠病毒,但其他地方的城市管理可能達不到這個水平,所以新冠病毒會一直在地球上存在,人類應該學會與其共存[1]。同年7月份南京祿口機場爆發疫情後,張文宏再度提出「世界要與病毒共存」,被前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於《人民日報》撰文明確提出反對,不點名批評張文宏並認為該言論不負責任[27]。此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不滿「新冠病毒與人類共存」這一觀點,習近平曾表示,疫情防控過程中官員們的思想是否正變得鬆懈麻痹[28]

2021年11月12日,張文宏在中國國際醫療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發表《傳染病消除:挑戰與未來》的演講,張文宏表示「我們不要期望病毒流行隨着疫苗接種在世界上就此消失」[29]

2022年3月,上海疫情逐漸失控,張文宏卻稱「新冠沒有那麼嚇人[30],不能盲目一刀切,以犧牲人民生活為代價的清零,但也不能發生『規模性的疫情反彈』,也不能迅速開放,這樣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感染,而且社會面清零策略對控制奧密克戎疫情來說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抗疫時應考慮成本效益」,國際媒體稱其「深陷輿論漩渦」。[31][32][33]上海封城並引發廣泛爭議後,張文宏被網民發現連續一周沒有露面,而且張文宏的新浪微博自3月24日起就未再更新,也無法留言評論,而他在3月24日和25日的官方疫情通報時還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身份亮相。有輿論猜測張文宏可能因主張「與病毒共存」的理念,並在上海推進「精準防控」、「反對一刀切」而與官方動態清零意見不一而被撤換。[34][35]

2022年4月9日,張文宏發聲表示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要實現社會面清零。[36]

2022年12月,張文宏表示自己感染過奧密克戎變異株[37]

被舉報論文涉嫌抄襲

2021年8月,張文宏的博士學位論文(在職博士)被趙盛燁等舉報其綜述部分抄襲齊魯理工學院黃海南教授的1998年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發表的《KatG基因的分子生物學與結核分支桿菌異煙肼耐藥》一文[38]。8月15日,復旦大學宣布啟動調查核實張文宏的博士論文問題[39]。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繼東微博表示要嚴厲查處[40],另外一些中國大陸學者、網友則表示支持張文宏[41][42][43][44]

2021年8月23日,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發布調查結果,認定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符合當年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附錄綜述部分存在寫作不規範,不影響博士學位論文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不構成學術不端或學術不當行為[45]

隨後,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發表評論文章,稱「某大學顯然是為了支持個人,一位有優點、做過利國利民好事的個人」,並認為,對於張文宏博士論文的處理,還有更妥當的解決辦法:「例如可以同時:復旦大學宣布取消學位;華山醫院宣布保留全部職務;上海衛健委宣布保留疫情全部職責。[46]

2021年10月,張文宏作為通訊作者的期刊論文遭到撤稿處理[47]

「不能吃粥」事件

2020年4月15日下午,中國駐歐盟使團、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視頻講座,並邀請張文宏在講座中與民眾交流、答疑。張文宏在講座中提到,疫情期間一定要注重孩子的飲食結構,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例如牛奶、雞蛋;「早上不許吃[48]。張文宏的上述言論引發了中國大陸網民的激烈爭論,部分網民將「吃牛奶」與西方飲食習慣、「吃粥」跟中國大陸傳統飲食習慣關聯起來,譴責張文宏「崇洋媚外」;也有網民指出粥的營養密度比較低,牛奶等食品確實是更好的選擇[49]。其後,張文宏公開回應表示,認為「重症轉輕症最主要的一點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這時候,靠粥和鹹菜你就麻煩了」[50]

奧密克戎只有4%患者發燒事件

2022年6月16日,張文宏和華山醫院團隊在中國疾控雜誌CDC Weekly發文稱在上海3-5月的奧密克戎疫情中,非高危組的患者中90%無症狀,只有4%的患者有發熱症狀。隨後該文章被多家媒體引用,施壓中國政府放開疫情管控。網路上的網民據此編出「我都無症狀了,難道還要讓我變成益生菌嗎」的段子,諷刺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張文宏在7月12號表示,「美國因為死了100多萬人,每天新增病例是你的7000倍,但人家的日子過的跟花兒似的。我們如果不開放,那就要被人家取笑了。」,對於放開後有症狀者相對多,張文宏自己則是在12月20日的會議中曾提到,他當時遇到疫情是以中國剛接種第一批次疫苗,此次突然放開多數人已經近一年未及時接種,所以恐難阻症狀[51]

2023年,在中國大陸優化防疫政策後,上海專家紛紛出來跟張文宏劃清界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殷勇說,上次上海疫情期間,方艙醫院後台數據是近90%有症狀。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曾玫當時對感染家庭成員的統計,89.1%有症狀,有症狀感染者中兒童96.7% 發燒,成人73.2%發燒。與現在的情形一樣,認為張文宏造假數據或是定義不清。[52]

著作

  • 《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53](已有波斯語、義大利語、英語、法語、日語、葡萄牙語翻譯版本)[54][55][56]
  • 《內科學-感染科分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教材)》[57](副主編)
  • 《張文宏說傳染》,中信出版集團[58]

榮譽

  • 中國醫師獎(2020年)[59][60]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年)[61]
  • 國之名醫·優秀風範獎(2017年)[62]
  • 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獎特等獎(2022年度)[63]

以張文宏的名字命名的細菌

  • 張文宏擬桿菌 Bacteroides zhangwenhongii Ge et al. 2021[64]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