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張村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島張村小學是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張村社區的一處鄉村小學,其前身為1918年設立的張村公學堂,1922年改名膠澳商埠公立張村小學校,1930年改名青島市市立張村小學校,1934年建新校舍,1949年後改現名,2008年併入張村河小學。張村小學舊址現為張村幼兒園,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1918年8月[1],日本占領軍當局在市郊張村設立張村公學堂[註 1],學制5年[3]。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改名膠澳商埠公立張村小學校。1928年,該校有職員1人,教員7人,學生284人,校址分設於鄭張村、孫家下莊、張家下莊、枯桃村、牟家[1]。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後,改名青島市市立張村小學校[4]。

1930年代初,青島市政府為改善轄區內教育狀況,陸續新建鄉區小學校舍數十處[5]。時值張村小學舊校舍年久失修,村民籌措改建資金又涉及村內道觀常在庵與村民多年的廟產土地之爭。後經市政府介入調解,由常在庵捐助廟產21畝,變價2800元,其中1200元捐為李村中學建築費用,其餘為張村小學建築費用,村民籌資1700餘元,其餘由市政府補助,興建張村小學新校舍,由青島市工務局審核設計方案[5],1934年建成。[6][7]
1937年七七事變後各學校停課,次年陸續復課[8]。1945年抗戰結束後,張村小學曾用名張村中心國民學校,1946年6月有教師6人,高小班1個,初小班4個,學生221人。1949年有教職員9人,教學班7個,學生293人,其中男生239人,女生54人[2]。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村中心國民學校改名張村小學。其後因學生增多,校舍場地有限,部分低年級學生搬到王氏家廟、鄭張村民房中上課[9]。1965年2月16日,嶗山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嶗山19座有僧道人員的廟宇改造使用,常在庵劃歸張村小學使用[10]。1967年,由張村出地5畝,南張村出地3畝,張村、南張、鄭張、張村河南、文張5個村莊共同出資,將張村小學向東、南擴建,新建教室14間及占地3畝的操場一處[9]。1967年至1973年,張村小學曾實行7年一貫制,改名張村學校。1970年有24個班,1200餘名學生,為張村小學歷史上學生人數最多的年份[11]。
2005年,嶗山區人民政府、中韓街道辦事處及張村、南張等9個社區共同投資3000萬元在張村河南岸新建張村河小學[9],由張村小學、張家下莊小學、孫劉小學和枯桃小學合併而成,2008年2月投入使用[12]。張村小學舊址使用至2005年,2013年改為嶗山區中韓街道張村幼兒園址至今[11]。
2005年12月19日,張村小學校址列入第二批嶗山區文物保護單位[13]。2008年11月21日,張村小學舊址列入第八批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14]。2015年6月23日,張村小學舊址列入第五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5]。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張村小學舊址占地10畝,呈合院式布局,校門朝東,門上起「山」字形山牆,院內東側設木製檐廊。有教室25間,辦公室12間。校門內牆上嵌有1934年7月所立《張村小學碑記》,張村小學舊址因此為青島現存1930年代初所建鄉區小學校舍中唯一留下碑記者[7][9][11]。
圖集
-
張村小學舊影
-
張村小學舊址,左側灰瓦廟宇為常在庵,2022年2月
-
張村小學近景,2023年6月
-
張村小學碑記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