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泰蘇

法学学者,历史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泰蘇(英語:Taisu Zhang,1982年),北京人。法學史學學者,美國紐約州律師耶魯法學院法律博士耶魯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現任耶魯法學院教授、耶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全球教席成員、中國法律與歷史國際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w & History)董事會成員。曾任教於清華大學法學院布朗大學歷史學系、杜克大學法學院與香港大學,曾任中國法律與歷史國際學會會長。他還是劍橋大學出版社美國法律史學會聯合出版的《法律史研究》(Studies in Legal Histiory)叢書的編輯之一。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法律、經濟史、私法理論及當代中國法律與政治[1]

事实速览 張泰蘇 教授, 英文名 ...
Remove ads

生平

張泰蘇初中就讀於北京大學附屬中學,2001年從北京市第四中學畢業,考入耶魯大學學習歷史和數學;2005年畢業後考入耶魯法學院,曾擔任耶魯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會長。2014年受聘為杜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2016年,耶魯大學打破「不招收本校畢業的博士生擔當教授」的不成文規定,破格聘用張泰蘇為耶魯法學院副教授。2019年,張泰蘇獲聘為耶魯法學院正教授。

著作

其博士畢業論文《在工業化前中國和英國的社會階級與習慣物權法的形成》(Social Hierarch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Customary Property Law in Pre-IndustrialChina and England)曾獲2012年美國法制史協會Kathryn T. Preyer獎,該論文也是其著作《儒家的法律與經濟:前工業化時代中國和英國的親緣與財產制度》(The Laws and Economics of Confucianism: Kinship and Property in Pre-industrial China and England)(獲社會科學歷史學會的主席著作獎與麥克米倫國際研究中心的蓋迪斯.史密斯著作獎)的雛形。代表性學術成果還有專著《清代財政的意識形態基礎:信仰體系、政治和制度》(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Qing Taxation: Belief Systems, Politics, and Institutions)(獲社會科學歷史學會的阿蘭.S.沙林著作獎)。這兩本著作分別為其關於早期現代經濟大分流之制度與文化源頭的三部曲研究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目前仍在創作的第三部暫名為《經濟大分流的文化與法律淵源:1700至1984年的中國與世界》(The Cultural and Legal Origins of Economic Divergence: China and the World, 1700 to 1984[2]

更多信息 書名, 作者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