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織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織雲(1904年—1963年11月2日[2][1]),原名張阿喜[3]:103,廣東省番禺縣人[2],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電影女演員。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5年8月8日) |
中國電影史上,她是公認的第一位「電影皇后」[2][3]:103,主要演出作品有《玉潔冰清》、《可憐的閨女》、《空谷蘭》等。
生平
幼年時,張阿喜移居上海。她因家貧,中學未畢業即綴學[2]。曾當過「賣花女郎」。與養母相依為命[3]:103。1923年,上海大中華影片公司通過《申報》招考演員,張阿喜投考。期間,有十張投考照片被《申報》記者私自取走[2]。在主考人、導演顧肯夫的力主下,錄取張阿喜,並為她改名張織雲[3]:104。記者私取照片的事件曝光後,經大中華影片公司炒作,張織雲因此成為輿論關注的人物[2]。
張織雲加入大中華影片公司後,成為默片演員。1925年,張織雲轉入明星影片公司。因成功出演電影《玉潔冰清》中的怨婦形象,被稱為「悲劇聖手」。1926年8月、9月間,新世界遊樂場聯合上海35家電影公司舉辦中國第一屆電影博覽會。期間,民眾通過報紙投票,選舉電影女明星。初選中,張織雲以2146票當選。她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電影皇后」[2]。有作者指,相對於當時中國電影圈「影后」頭銜泛濫的情況,張織雲的中國第一「影后」頭銜是「受之無愧」的[3]:103。
張織雲成為演員之初,與卜萬蒼相戀、同居[2]。兩人同居三年後分手。張織雲後與商人唐季珊相戀[3]:105—106。1926年底,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以當時的超高價,邀請到「已經日漸退出影壇」的張織出演電影《美人計》的孫夫人一角。電影拍攝期間的1927年1月,因張織雲即將出國遊歷,劇組不得不在農曆新年前趕拍張織雲的戲份[4]:49。同年電影上映時,此片被稱為張織雲的「臨別紀念戲」[4]:54。1927年春,她與唐季珊正式結婚。因此退出電影圈。兩人曾前往美國度蜜月。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之後,唐季珊又與阮玲玉相戀、同居。張織雲因此提出與唐季珊正式離婚[3]:106。張唐阮三人之間的三角戀[5],以及唐季珊、阮玲玉,阮玲玉丈夫張達民之間的糾紛是當時輿論關注的焦點[3]:106。張織雲曾去信告之阮玲玉,唐季珊的原配妻子在廣東,因為他發跡依靠原配家族,所以一直不敢離婚。「而自己的今天,就是阮玲玉的明天[6]」。
1932年,張織雲主演、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有聲片《失戀》。此片根據張織雲經歷編寫,但因張織雲的國語不佳,影片反響平平[2]。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8日,阮玲玉自殺。對阮玲玉的逝世,張織雲稱,「余於阮之死,亦不欲有何批評,大概婦女因缺乏真實學問之故,意志比較薄弱,每在遭受痛苦時,易為錯覺支配。」有作者認為,她的觀點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算得上極有見地[5]。1935年,出演電影《新桃花扇》的配角。1937年,出演粵語片《天之驕女》[2]。
張織雲的第二任丈夫是湖南人張叔平(張振鋆)。張叔平是張百熙次子。據稱,張叔平是受潘漢年指導的中共地下黨。1940年代後期,張叔平移居香港[5]。有說,1940年代,張織雲與張叔平相戀、結婚[2]。或說,1950年代初,張織雲移居香港。1954年,曾出演電影《天堂美女》[2]。張織雲在香港最初獨居,經過「五、六年之久」的考察,在眾多追求者中,選擇了張叔平[3]:107。
1963年11月2日,張織雲在香港病逝[1]。一般認為,張叔平、張織雲夫婦晚年貧困。有史料稱,張織雲晚年靠乞討度日,或說張織雲與養女低調度日[5]。誤稱,張織雲逝世於1970年代中期[5]、1979年冬[3]:107。
Remove ads
電影作品
- 1924年,默片《人心》[2],飾張麗英,首次演出[3]:103。
- 1924年,默片《戰功》[2]
- 1925年後,默片《可憐的閨女》[2]
- 1925年後,默片《新人的家庭[2](新人家庭)[3]:104》
- 1925年後,默片《未婚妻》[2]
- 1925年後,默片《愛情與黃金》[3]:104
- 1925年後,默片《為親犧牲》[3]:104
- 1925年後,默片《玉潔冰清》[2]
- 1927年,上下集《空谷蘭》[2],飾陶紉珠、翠兒。被認為是她主演的代表作[3]:103。
- 1927年,上中下三集《梅花落》。被認為是她主演的代表作[3]:103。
- 1927年,《美人記》飾孫夫人[4]:49
- 1932年,國語片《失戀》[2]
- 1935年,《新桃花扇》[2]
- 1937年,粵語片《天之驕女》[2]
- 1954年,香港電影《天堂美女》[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