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繼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繼平(1958年7月11日),男,山東成武人,中國數學家,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專業為代數學,主要研究現代模表示論英語Modular representation theory。由於文化大革命,張繼平高中畢業後無法繼續學業,成為了小學教員。恢復高考後,他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後,他在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師從數學家段學復。博士畢業後張繼平留校任教,先後被北京大學破格提拔為副教授、教授。1998年至2008年,張繼平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

事实速览 張繼平,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求學

張繼平生於魯西南的鄉村。據報道,中學時代張繼平語文、數學、物理三科的成績都很優秀,語文尤其突出,數次在作文比賽中獲獎。由於時代的緣故,高中畢業之後,張繼平無法繼續求學,而是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高考。張繼平在文革之後的第一次高考中考上了山東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之後,他進入北京大學,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前主任段學復教授。段學復是中國模表示論研究的開路人。張繼平在北大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五年時間裡,一直跟從段學復學習、研究模表示論。1987年,他以論文《虧數零P塊的存在性》獲得博士學位。[5]

任教

張繼平1987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88年,他被北京大學破格聘為副教授。1990年,北京大學破格提拔他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繼平成了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教授博導之一。[5]在此期間,張繼平出國訪學,1989年至1990年間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擔任訪問學者,1991年至1993年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系任研究員,1993年至1994年受洪堡基金資助在德國美因茨大學從事研究。1994年至1995年,他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擔任訪問教授。1995年,他還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任訪問教授。[2]

1995年,張繼平返回中國。1998年,張繼平出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院長任上,他改變了之前獎金平均分配的制度,還設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五年工作周期,即教師完成四年教學任務後,可用一年時間集中從事科研而免於教學任務。2000年北京市優秀成果評比上,北大數院摘得五項第一名。他任職期間,北大數院還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優秀基地,贏得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6][5]2000年5月,北大數院遷入新落成的理科一號樓。2001年,北大數院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統計四個專業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前三個專業是再度入選,概率統計專業為首次入選。[7]

2020年2月,張繼平加入南方科技大學,任該校數學系講席教授、深圳國際數學中心執行主任[8]。2022年3月,他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辦公會成員,負責數學學科建設工作[9]

1995年回國之後,張繼平還曾於1997年在美國普度大學任訪問學者,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學,2001年在美國耶魯大學訪學,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訪學。[2]

社會兼職

張繼平在學術期刊《數學學報》《代數集刊》擔任副主編,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基金》等雜誌任編委。學術兼職包括教育部科技委數理部常務副主任,國際數學家聯盟交流與發展委員,中國青年科技協會副會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諮詢委員等。[5]

研究

張繼平主要研究現代模表示論英語Modular representation theory。讀博士期間,他解決了布勞爾39號問題(Brauer 39)[5]。他首次給出了虧數零p-塊的充分必要條件。他在約化有限單群中研究了普維格(Puig)猜想。他還發展了群的算術理論。2007年,他由塊分離性質得到了新p-冪零準則。[10]

獲獎

張繼平曾獲1996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8年,他被列入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0年,他被授予第四屆北京十大傑出青年稱號[5],同年被聘為長江特聘教授[2]。2009年,中國數學會授予他陳省身數學獎。此外,他還榮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求是」傑出青年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11]

張繼平曾在2003年[12]、2007年[13]、2009年[14]、2011年[15]、2015年[16]、2017年[17]多次參加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於2019年11月[18]當選。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