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大復 (明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先祖世居崑山,以耕讀為生。張大年之兄,顧錫疇的姑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生。體弱多病,二十歲後,無月不病。明末諸生,喜遊歷名山,家貧而好學。[1]早年致力於科舉文詞,但其終「不得志於有司」。湯顯祖、陳繼儒、梁辰魚、李季鷹等人經常在張大復的草堂中絃歌相和。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哭父逝而失明,[2]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與姚希孟、朱鷺、欽叔陽會於梅花草堂。萬曆四十四年,與歸昌世、顧咸正在里結雪堂社。一身諸多病痛,「病悸」、「病腫」、「病下血」、「病腎水竭」等,自號「病居士」。[3]生性風流,[4]晚年仍耽溺狹邪之遊,引發腎水枯竭。為了治療目疾,張大復幾乎傾家盪產。[5]崇禎三年(1630年)七月九日卒。[6]撰有《梅花草堂集》、《聞雁齋筆談》等。
注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