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志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志孝(1517年1月16日—?),字永錫,號龍洲[1]逸適居士[2]山東兗州府濟寧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事实速览 張志孝, 籍貫 ...

張志孝活躍於嘉靖中後期至隆慶早期,官至中憲大夫巡撫大同等處都察院右僉都御史[3],後改陝西按察司副使

生平

張志孝生於明正德十一年十二月廿五日(1517年1月16日)[1],出身軍戶家庭(軍籍[4],為家中長子[4]

張志孝少時「性敏悟,苦志成學」[5],主攻《易經[4],為國子監學生[4],曾在鉅野縣開館設學[6]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丙午科山東鄉試舉人(第七十一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癸丑進士會試第一百八十七名、殿試第二甲第九名,主考官徐階敖銑同考官張春[4]。先在戶部觀政,後授兵部職方司主事[1],並任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武舉會試對讀官[7]。次年(1554年),因參與修築北京外城有功升為兵部員外郎[註 1][5][2]。後又任武庫司郎中,嘉靖四十一年四月(1562年5月)隨兵部左侍郎葛縉督視遼東軍情[10],期間「揄選將吏,多中機宜」[2],並曾得到明世宗朱厚熜賞賜[11]。後來改任職方司郎中,「察視軍情,多所贊畫」[2]吏部尚書嚴訥曾推舉他擔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協理京營戎政,但未被採納[12]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二十日(1564年3月2日),張志孝升為光祿寺少卿[13],次年十月二十二日(1565年11月14日)升太僕寺少卿[14],未滿半年(即嘉靖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566年2月16日)又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出任巡撫山西大同[15]

乾隆《濟寧直隸州志》稱張志孝在大同「整嚴師律,宣布恩威」。他曾於嘉靖四十五年中就大同保甲制度事上疏朝廷[16]。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八日(1566年12月18日),因俺答於閏十月甲辰(11月28日)進攻大同,明軍戰敗[17],張志孝被罰俸祿一月[18]。同年,因宗室、輔國將軍朱俊柳大同知縣朱可進有矛盾,朱俊柳即聚集宗室子弟闖入縣衙意欲痛打朱可進,朱可進翻牆逃到張志孝處,宗室們又去將張志孝圍住,逼迫張志孝將朱可進送進監獄,甚至要群毆張志孝,最後是代王朱廷埼前來要求他們離開[19]。之後,張志孝、朱廷埼、宣大巡按御史蒙詔等各自上奏陳情,朝廷派遣刑科右給事中嚴從簡了解情況[20],最後將朱俊柳革除爵位[21]。次年(隆慶元年)十月十一日(1567年11月11日),張志孝被監察御史顧廷對彈劾「庸劣不勝重任」,而被免巡撫職[22]。隆慶二年四月九日(1568年5月5日),又因任巡撫時在宣府修建工事有功受賞賜銀幣[23]

隆慶四年三月八日(1570年4月12日),張志孝被彈劾並外調為陝西按察司副使[24]。後因病去職歸鄉,與舊友吟詩作對,登山望水[5]。數年後逝世[2]。逝世後何東序有作祭文《祭張中丞文》一篇[25][26]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張貴、祖張昇;父張淮,被朝廷追授為中憲大夫、右僉都御史[27];嫡母李氏、生母趙氏,被朝廷封為恭人[27];弟張志德。《登科錄》稱其「慈侍下」,即參與會試時父親已去世,而母親健在[4]

妻羅氏,續弦妻羅氏,被朝廷封為恭人[27]。有三子張維禎張維翰張維屏[1][4],有一女,為張志孝同鄉、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於若瀛的妻子[28]

作品

張志孝曾為浙江處州府縉雲縣鄭鏗及其妻陳氏的墓志銘書丹[3]

康熙《濟寧州志》載有其七言絕句詩《元夜雨嚴年兄招飲太白樓時大雪初霽》一首[29]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