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智皓

台灣整形外科與乳房外科醫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智皓(1985年5月1日—),台灣整形外科及乳房外科醫師,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曾赴美國哈佛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乳房重建與手術模擬臨床研究。[1]

根據《Prestige》雜誌報導,在亞洲乳房整形與重建領域曾受到部分媒體報導關注,尤其在乳房下垂治療與乳房美學手術設計方面。其開發的「VenusPlus™」內提乳與微外提乳技術,以及術中搭配的乳頭乳暈調整方法,為部分產後女性提供胸型改善的選擇。[2]

生平簡介

張智皓醫師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於成大醫院完成整形外科訓練並擔任總醫師,在住院醫師階段即接受乳房外科專業訓練。其後進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擔任乳房外科及癌症中心主治醫師。曾赴美國哈佛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參與乳房腫瘤微創切除與即時重建的臨床計畫。

學歷與職業經歷

張智皓醫師創立多項原創術式與臨床系統,致力於讓乳房手術不只是修復,而是結構性美學的重建。他的手術哲學建立在「動態平衡」與「柔順自然」的邏輯上,透過空間配置與支撐系統,實現乳房在真實生活中的自然垂墜、集中與對稱。

研究與學術活動

其研究主題包括乳癌術後重建、隆乳修復及手術模擬技術。他曾以共同作者身份參與多中心臨床研究,並於國際整形外科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發表探討內視鏡輔助乳房全切除與即時重建之臨床研究成果。[3]

張智皓醫師擁有乳房外科與整形外科雙專科資格,曾倡議將腫瘤切除與乳房重建整合為一體的手術模式(Oncoplastic Surgery),並指出乳房重建應納入乳癌治療流程,以同時考量腫瘤處理與術後外觀。[4][5]。臨床上亦結合乳房超音波與微創技術進行乳癌切除與重建。[6]

國際交流與期刊發表

張醫師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法國巴黎整形外科中心、義大利米蘭乳房重建中心進修,並參與多項國際研究。其臨床成果曾發表於全球整形醫學權威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論文聚焦亞洲女性乳房微創切除與重建技術的安全性與整體美感成果。[7]

學術貢獻與媒體關注

張智皓醫師的臨床與美學理念多次被國內外媒體報導。根據《Prestige》雜誌專訪,他被形容為「以職人精神專注於一條龍式乳癌治療重建及各式隆乳手術」的代表性醫師之一,致力推動乳房手術從器官切除邁向結構重建與美學塑形。報導指出,他在手術過程中融合醫學精準與藝術比例,形成獨具特色的美學系統。[8]

VOGUE Taiwan》於2023年報導指出,他是兼具「乳房外科與整形外科雙專科背景」的新世代醫師代表,強調乳房健康與女性美感並行的臨床理念。報導亦指出他推動「先醫後美」概念,使乳房醫療在治療與重建之間達到平衡。[9]

Marie Claire Taiwan》於〈PinkForOne 專題〉中,將他列為乳癌重建與心理支持並重的臨床醫師之一,文章指出他將乳房重建視為「恢復自信與尊嚴的醫療歷程」,倡導醫師應兼顧心理層面與外觀修復。[10]

《Yahoo新聞》亦報導他於臨床實踐中結合乳房重建與整形美學設計,強調女性術後外觀與自信的重建,並以科學方法改善傳統隆乳手術併發症。該報導稱其為「讓女性重獲新生」的雙專科醫師代表。[11]

多家媒體如《媽媽寶寶》與《健康醫療網》亦報導其臨床技術與醫療理念,特別指出他提出的「AI 模擬隆乳系統」及「內提乳技術」使乳房手術邁向個人化與可預測化。[12][13]

Remove ads

醫療技術推廣與產業化發展

2024年,張智皓醫師主導之乳房醫療技術平台完成商業化與模組化設計,並與亞洲生技醫療事業群合作,將臨床技術轉化為可國際輸出的醫療科技產品。該合作由李奧國際集團統籌,聚焦高端乳房醫療與再生醫療服務之結合。[14]

同年,其所屬醫療科技平台正式於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亞洲少數完成臨床技術、學術成果與資本化整合的乳房醫學團隊之一。[15]

該平台透過醫療器材模組、手術教學系統與AI模擬技術的結合,建立乳房醫療從臨床到產業化的完整鏈結。其成果被多家媒體視為台灣乳房整形醫學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16]


公共參與

2023年,張智皓入選《Prestige》雜誌台灣版「40 Under 40」人物名單。[17]

張智皓亦曾參與偏鄉醫療服務。2019年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任職期間,隨醫療團隊前往高雄市那瑪夏區執行巡迴義診。期間適逢當地發生豪雨並引發土石流,造成交通中斷,他在封村期間協助進行基礎醫療處置,並獲高雄市政府感謝狀。[18]

榮譽與獎項

2021年,張智皓醫師獲頒由台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主辦的「亞太醫美金像獎」,表彰其於乳房手術領域的表現。[19]

2023年,入選《Prestige》「40 Under 40 亞洲傑出人物」。[17]

核心技術亮點

張智皓醫師於臨床實務中提出多項原創術式與技術,主張以結構支撐與自然動態為核心理念:

  • 內提乳技術(Internal Suspension Breast Lift):透過乳房懸吊韌帶重建結構,結合雙平面植入方式,改善假體外擴與下垂風險,並提升集中度與穩定度。[2]
  • 內視鏡果凍矽膠隆乳術式:利用內視鏡輔助操作以提高手術精準度,術後可減少引流管使用與壓迫衣依賴,並縮短恢復時間。[20]
  • UltraBREX®:註冊品牌技術「Ultrasound-guided Breast REconstruction and EXcision」,將腫瘤切除與乳房重建整合為單一流程,透過超音波導引在同一手術中完成切除與假體植入,降低併發症並改善術後外觀。[21]
  • 仿生乳房教學模組:整合透明模擬乳房模型與超音波模組,用於臨床教學、病患衛教及國際交流。[22]
  • AI 乳房比例建模與動態模擬系統:於術前以3D建模模擬不同假體尺寸及動作情境下的外觀,協助醫病雙方溝通並提升預測準確性。[23]

專利認證

張智皓醫師獲得多項中華民國新型專利,主要應用於乳房手術教學與臨床訓練模組,內容如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