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民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民善(1928年9月1日),中華民國陸軍將領。1964年湖口兵變弭平人之一,前陸軍總司令部陸戰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退輔會武陵農場第七任場長。
生平
安徽省渦陽縣人,,共有兄弟四人。張民善排行老三,對日抗戰勝利後,從安徽阜陽國立二十一中畢業,投筆從戎考取空軍機械學校譯電班第一期,畢業結訓後隨著部隊到東北瀋陽,參加過戰役。
1947年,就近在北京駐地報名,考上了遠在四川成都的陸軍官校22期,22期同學後來成名將的有羅本立、黃幸強、程邦治、汪多志等人。[2]
1949年,國共內戰爆發,畢業後的張民善,隨著部隊轉進,後來被分發到台灣鳳山,投入孫立人將軍成立的第四軍官訓練班擔任區隊長,負責訓練在台灣招收的新兵和學員生。之後,又被調到陸軍第67軍67師200團3營7連,擔任中尉副連長,一直做到42砲少校連長後到政工幹校監察班受訓。[3]
1963年結訓分發到新竹湖口陸軍裝甲兵第一師,擔任少校監察官,代理政三科長。
1964年1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少將,在台灣新竹縣湖口鄉裝甲兵基地,發動的一起政變未遂事件,史稱湖口兵變。由於當時擔任值星官的張民善和政戰處處長朱寶康中校等幹部,面對變局時,能夠以智慧與果斷的態度,處置得宜,即時化解了一場危機。
湖口兵變事件弭平之後,相關有功人員得予獎勵。張民善也獲得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召宣嘉勉,獲頒干城獎章及政戰楷模獎章各一座及獎金新台幣1萬元,同年,當選第十五屆國軍戰鬥英雄。[4]
張民善的軍旅生涯歷任連、營、團、旅、師長、副軍長及陸軍總司令部陸戰發展委員會副主委(中將缺),外離島金門、馬祖、澎湖輪調八次,戌守大膽島二膽島前線,服務軍職37年。
1986年轉任行政院退輔會武陵農場第七任場長,任期8年9個月,勵精圖治,策畫武陵農場轉型為觀光精緻農業。完成製茶廠100坪,同時於武陵「山頂區」與「中谷」種植4公頃高山茶。[5]曾率台灣的農技專家,協助泰國剷平鴉片田,改植花卉和高山果樹,大大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獲泰王蒲美蓬召見表揚,享譽國際。[6]
Remove ads
著作
年份 | 書名 | 出版社 | ISBN |
2022年 | 《允武允農大丈夫: 張民善將軍口述》 | 中華孫立人研究會[7][8] | ISBN 9789869817929 |
榮譽
- 中華民國第十五屆國軍戰鬥英雄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