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彭佳嶼燈塔

台灣基隆市彭佳嶼上的一座燈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佳嶼燈塔map
Remove ads

彭佳嶼燈塔(英語:Pengjia Lighthouse),是一座位於臺灣基隆市彭佳嶼燈塔,該燈塔落成於1909年。是臺灣地區第一座磚造燈塔,也是台灣第三高的燈塔建築。

事实速览 彭佳嶼燈塔, 舊稱 ...
事实速览 彭佳嶼燈塔, 位置 ...

2015年11月17日,彭佳嶼燈塔被指定爲基隆市市定古蹟,後於2021年12月3日升格為國定古蹟[1][2]

Remove ads

沿革

Thumb
從空中俯勘彭佳嶼,島上白色建築物為彭佳嶼燈塔

彭佳嶼燈塔動工於日治時期,1906年,總督府海事官三村三平、小關世男雄和技手尾原菊三會同登嶼,著手調查燈塔的適當建設位置,1906年正式始建,原本預定在1908年完工,但是因為製造廠方面延遲交貨與遭遇強烈東北季風,造成周圍海域海象不佳,所以無法安裝燈器等零件。1909年5月上旬,燈器等零件才送到彭佳嶼,並在該年7月完成後續興建工程,最後燈塔在9月20日正式啟用。在此同時,為了指引搬運材料的船隻而於1907年所設的臨時燈桿也予以拆除。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彭佳嶼屢遭盟軍轟炸。在1945年1月9日被首次轟炸後,燈塔便因燈具受損而失去作用。後來在該年的1月11日、5月15日與5月16日燈塔又被轟炸而造成燈塔與房舍的嚴重毀損。戰後,燈塔由中華民國海關接收並於1946年6月19日修復,後來在1948至1949年期間,又將附近原本為四坡式木造鋪瓦屋頂的磚造辦公室及宿舍改建,而成為現在的磚牆水泥平頂建築,目前航港局有五名「燈塔守」駐守彭佳嶼。[3]補給物資及人員更替均由運星艦每月2次運補供給,由於彭佳嶼目前仍為軍事管制區,且交通極為不便,故航港局尚未開放民眾參觀燈塔。

2001年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彭佳嶼燈塔被票選為第12名[4],2021年12月3日,文資審議委員審議通過,將彭佳嶼燈塔從基隆市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後則正式公告。[5][6][7]

Remove ads

燈塔結構

彭佳嶼燈塔位於彭佳嶼東部火山口附近高點處,為底座呈八角形的圓形白色磚造燈塔,塔身具有12圈鐵欄杆,以方便人員進行油漆及養護;燈器室則採用巴比爾、貝納德和蒂雷訥公司英語Barbier,_Benard,_et_Turenne(BBT)所製作的水晶折光透鏡頭等鏡機。[8]塔頂及透鏡部分區域,尚保留二次大戰期間遭盟軍轟炸掃射的痕跡,除了燈塔之外,周圍附屬建築包含吏員休息所、霧砲臺兼火藥庫、貯水池、置物間等設施,另設有軍事設施、烽火台遺跡與彭佳嶼氣象站[3] [9]


  • 塔高:26.2公尺。
  • 塔身塗色・構造:白色磚造圓塔,底座則呈八角形,與一棟方形屋舍連接。
  • 燈高:145.5〈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
  • 燈器:白熱石油燈,配備一等旋轉透鏡與霧號(過去是霧砲)。一等旋轉透鏡直徑達1840毫米,為台灣地區最大的透鏡。透鏡可見到二次大戰期間留下的彈痕[10]
  • 燈質(頻率):每15秒閃一次白光。
  • 光力:白光864,000燭光[3]
  • 公稱光程:25.3
  • 明弧:四週皆見燈光,但在距離該島2浬內264度-316度被本島遮蔽,不見燈光。
  • 管轄機關:燈塔原為財政部關務署管理,2013年1月1日轉交由交通部航港局管轄。
  • 人員編制:一名主任管理員與四名技工。所需的生活物資仰賴每月來自基隆的補給船供應,可輪流返回臺灣休假。
  • 開放參觀與否:否。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