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微生物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微生物囊
Remove ads

微生物囊(英語:microbial cyst)是微生物的休息或是休眠階段,多半是出現在細菌或是原生生物無脊椎動物偶爾也會有此階段,此一階段是讓生物體可以渡過不利的環境變化,此階段可視為是暫停生命,生物體的代謝變慢,並且停止進食及活動等行為。包囊形成(Encystment)也有助於微生物的散播,從一個宿主移到另一個宿主,或是移到更適合的環境。若微生物囊到了適合生長及存活的環境,其包囊會破裂,此一程序稱為脫囊(excystation)。

Thumb
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包囊期
Thumb
鹵蟲Artemia salina)的囊

不利的環境包括缺乏營養或氧氣、極端的溫度、沒有濕氣或是存在對微生物不利的有毒物質等,這些不利於微生物生長的條件會讓包囊開始形成[1][2]

囊壁的形成及成分

纖毛原生生物形成微生物囊的指標包括有不同程度的纖毛吸收、有些原生生物會失去纖毛以及支持纖毛的膜狀結構,有些則會維持基體及微管結構。內質網中囊壁前驅物的從頭生成也常表示正在形成微生物囊[3]

囊壁的成分會隨生物體而不同。細菌的囊壁是由正常細胞壁變厚,再加上肽聚糖層,而原蟲 的囊壁則是由甲殼質組成[4]。有些纖毛原生生物的囊壁會有四層:外囊層(ectocyst)、中囊層(mesocyst)、內囊層(endocyst)和顆粒層(granular layer)。外囊層是最外層,有一個塞子狀的結構,在脫囊過程中,營養細胞會透過此結構重新出現。中囊層在外囊層以內,較厚且緻密,且各層的密度不同。甲殼質酶處理顯示一些纖毛原生生物物種的中囊中存在甲殼質,但其成份特徵差異很大。內囊層在中囊層以內,很薄,密度較外囊層低,一般認為是由蛋白質組成。最內層的顆粒層直接在薄膜以外,是由顆粒材料前驅物的從頭生成而組成[3]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