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鄉級行政區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鄉級行政區列表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下轄的鄉級行政區。德宏州下轄有5個縣級行政區:瑞麗市、芒市、梁河縣、盈江縣和隴川縣。截止2018年8月,5個縣級行政區下共轄有51個鄉級行政區,即2個街道辦事處、23個鎮和26個鄉(包括5個民族鄉)。
民國21年(1932年),瑞麗設治局成立,民國23年(1934年)瑞麗始設鄉鎮[1]:81。1932年梁河設治局成立,初設5區,旋改為鄉鎮[2]:77。同年在今盈江縣內成立蓮山設治局和盈江設治局,前者於民國23年(1934年)設鄉鎮,後者於民國27年(1938年)推行鄉鎮建制[3]:92。民國23年(1934年),潞西設治局成立,民國25年(1936年)設鄉鎮,與土司制度的㽘練設置合一[4]:25。民國28年(1939年),隴川設治局始設鄉鎮[5]:45。至此,德宏境內各縣級單位下均改為鄉鎮建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文化大革命前的社會主義改造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德宏州各縣被劃分為數個區公所和生產文化站。文化大革命時期,各區公所和文化站改置為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後,1984年廢人民公社體制,開始設區建鄉體制改革。1986年至1988年間,根據云南省區鄉體制改革精神,德宏州所有區級行政改設為鄉,原鄉改為行政村,逐漸形成如今德宏州鄉級行政區劃的架構[1]:82[2]:78[3]:94-95[4]:30[5]:46。2008年4月,芒市主城的11個社區從芒市鎮中分離,新成立勐煥街道辦事處[6]:2552,這是德宏州內最新成立的鄉級行政區。值得一提的是,德宏州內著名的邊關重鎮畹町鎮,在1954年至1985年之間的行政級別一度為正縣處級[7]:23。
Remove ads
現存鄉級行政區列表
本列表中,「區劃代碼」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的「2017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8]。「建制時間」參考《瑞麗市志》[1]:87-97、《畹町市志》[7]:22、《隴川縣誌》[5]:45,49、《德宏州志·綜合卷》[9]:459-684、《中國政區大典》[10]:1087-1096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雲南省卷》[6]:2540-2652。「面積」數據參考《德宏年鑑2017》[11]:72-122。「人口」數據為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值,單位是人,參考《中國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12]:表25。「人口密度」的單位是人/平方千米,由前二項數值計算而來,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工業總產值」的單位是萬元人民幣,數據為2016年統計,參考《2016中國縣域統計年鑑(鄉鎮卷)》[13]:598-620。「主要民族」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雲南省卷》[6]:2540-2652。「詞源」參考《德宏州志·綜合卷》[9]:459-684和《中國政區大典》[10]:1087-1096。
列表中的州縣市部分,「面積」數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數值,單位是平方千米,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參考《雲南統計年鑑2017》[14]:534-537,因資料的不統一性,鄉鎮面積之和不等於州縣市面積。
圖例:
Remove ads
已撤銷鄉級行政區列表
本列表中,「建制時間」參考《瑞麗市志》[1]:96、《瑞麗市志 1978-2005》[15]:58、《畹町市志》[7]:24-26、《隴川縣誌》[5]:48與《德宏州志·綜合卷》[9]:459-684。「撤銷時間」與今屬政區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雲南省卷》[6]:2540-2652。「詞源」參考《德宏州志·綜合卷》[9]:459-684和《中國政區大典》[10]:1087-1096。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德宏州實行區鄉體制改革(各縣市時間不同),改革前鄉為區公所下轄的行政區;改革後,各區改為鄉,原鄉改為行政村。因改革前後體制差異過大,本列表僅列出區鄉體制改革後曾經設置、並撤銷了的鄉級行政區。
圖集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部分鄉級行政區圖集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