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Drell-Yan過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雷爾-顏過程(英語:Drell-Yan process)產生於高能強子散射。當一個強子中的夸克與另一個強子中的反夸克湮滅,產生一個虛光子或者Z玻色子,之後衰變到一對帶有相反電荷的輕子。這個過程最早在1970年由西德尼·德雷爾和顏東茂[1]提出用來描述高能強子碰撞中的輕子-反輕子對反應。實驗上,最早由J.H. Christenson等[2]在交變梯度同步加速器實驗中的質子-鈾碰撞中觀測到。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2月7日) |

綜述
在固定靶實驗和碰撞實驗中都有對德雷爾-顏過程的研究。它為描述高能核子中的組分部分子的動量分布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PDFs)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此分布是計算強子碰撞中所有基本過程的基礎。儘管這個分布可以從理論推導,但是目前對於強相互作用的一些簡化使得推導難以實現。因此需要通過實驗數據來得到。
對質子中輕夸克味不對稱的敏感
使用德雷爾-顏散射可以探測質子中的味不對稱[3][4][5]。質子中的夸克海被認為產生於不區分上下夸克的量子色動力學(QCD)過程。對於強相互作用耦合常數的首項αs,質子束作用在氘靶上的Drell-Yan散射截面和質子束作用於質子靶上的Drell-Yan散射截面的比值為:
Remove ads
Z玻色子產物
德雷爾-顏過程中產生的Z玻色子給研究Z玻色子到夸克的耦合提供了契機。主要的可觀測量是兩個輕子在 質心系中角分布的向前-向後不對稱性。 如果重的中性規範玻色子存在,它們可能在輕子對的不變質量譜中產生一個峰。
參見
- NA51 experiment
- Fermilab E-866/NuSea
- Fermilab E-906/SeaQuest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