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慈雲寺 (鞏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慈云寺 (巩义)map
Remove ads

慈雲寺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東南方的青龍山,始建於東漢永平七年(64年)。據登封法王寺《重修大法王寺碑記》雲,「嵩陰慈雲、洛陽白馬、嵩陽法王,乃中國作寺之始」。故慈雲寺也被認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的寺院之一[1]

事实速览 慈雲寺石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慈雲寺中的碑刻以「慈雲寺石刻」之名於2000年9月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2013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歷史

慈雲寺由印度僧人攝摩騰竺法蘭於東漢永平七年(64年)創建,相傳二僧曾在此譯經。貞觀元年至三年(627-629年),三藏禪師玄奘奉命重修此寺。之後歷代曾多次重修。慈雲寺極盛之時,僧眾數百人,供奉佛像兩千餘尊,據碑文稱:「本其形,勝其雄,即遠公之廬山、達摩之少林,無逾此也」[4][5]末後慈雲寺逐漸衰落,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鞏縣政府下令拆寺建學,寺院殿堂拆卸下的磚瓦木料被被運至北山口建新心中學用,寺中一棵與慈雲寺同年的大白果樹也被伐掉,原建築僅剩殘垣斷壁[6]。近年來,慈雲寺的大雄寶殿、鐘樓、鼓樓、過廳和僧房等建築方得以重修。

石刻

慈雲寺現存明、清兩代52通碑刻和元至清代的和尚塔銘43方。此外,還出土了宋、元、明,清時代的建築構件和泥塑佛像、一座佛龕及宋代摩崖造像。所存碑刻多為重修記,其中重要碑刻有:

  • 天順四年(1460年)的《釋迦牟尼雙足靈相碑》,碑高120厘米、寬60厘米、厚20厘米,碑身上部刻雙足靈相圖,下為刻圖之來歷。
  • 萬曆十七年(1589年)重刻的《青龍山慈雲禪寺五十三峰聖境之圖》碑,碑高180厘米、寬78厘米、厚15厘米,為圓首,碑身上部線刻慈雲寺殿堂布局狀況,周圍53峰的名稱、塔林及寺祖攝摩騰和竺法蘭活動地址等,下刻《臥雲禪師贊慈雲聖境》偈詩。

慈雲寺碑刻內容包括寺院的興衰、佛教宗派沿襲與變遷、農民起義活動情況、古代工商管理、兵役制度、行政建制、官吏制度、寺院管理機構與職務名稱、自然地理記述、詩文佳作、歷史災害等,為研究古代佛教文化、歷史沿革、行政建制等的重要史料[1]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