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慕尼黑號小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慕尼黑号小巡洋舰
Remove ads

慕尼黑號(德語:SMS München[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七艘不來梅級小巡洋艦的五號艦,以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命名。它由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於1903年開始龍骨架設、1904年4月下水、至1905年1月投入艦隊使用。其主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和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3.3節。

事实速览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慕尼黑號於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跟隨公海艦隊服役,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了廣泛的行動,其中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斯卡格拉克海戰。在那裡,它曾兩次與英國的輕巡洋艦交火,並都不同程度的受損;而在後一次交戰中,它則對擊退南安普敦號英語HMS Southampton (1912)作出了貢獻。1916年10月9日,慕尼黑號遭英國潛艇E38號英語HMS E38發射的魚雷命中,隨後退出現役。它在戰爭的最後一年是以宿營船的身份度過,並於1920年作為戰利艦割讓予英國,直至拆解報廢。

Remove ads

建造

Thumb
慕尼黑號於1905年

慕尼黑號是根據合同代號「M」[註 2]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單位訂購,並於1903年在不來梅威悉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4年4月30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上,由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親王慕尼黑第一市長威廉·格奧爾格·博爾施特德語Wilhelm Ritter von Borscht的陪同下,主持為艦隻命名。1905年1月10日,艦隻正式投入活動戰列艦隊(Aktive Schlachtflotte,即公海艦隊前身)使用。[2]

慕尼黑號的全長為111.10公尺(364英尺6英寸),有13.3公尺(43英尺8英寸)的舷寬和5.47公尺(17英尺11英寸)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780公噸(3,720長噸)。[3]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脹式蒸汽機組成,它們的額定功率為12,205匹軸馬力(9,101千瓦特),在試航中的最高速度可達23.3節(43.2公里每小時)。發動機由十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提供動力。慕尼黑號可攜帶860公噸(85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690海里(8,69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274-287名水兵。[4]

慕尼黑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組成。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英語Forecastle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布置在艦艉。這些炮支的射程為12,200公尺(13,300碼)。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配備有兩具450公釐(17.7英寸)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此外,它還可滿足攜帶50枚水雷的需求。[5]艦隻受到厚達80公釐(3.1英寸)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100公釐(3.9英寸)厚、炮支的炮擋英語Gun shield厚度也有50公釐(2.0英寸)。[3]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在完成海上試航後,慕尼黑號取代小巡洋艦寧芙號成為為魚雷測試艦並進行無線電報實驗。從1906年12月9日至1907年6月21日,它在威廉港帝國船廠德語Kaiserliche Werft Wilhelmshaven完成了大修。之後,德皇威廉二世在潛艇U1號進行展示期間居住於慕尼黑號。從1908年8月至9月,慕尼黑號被編入由預備役艦隻組成的第三偵察集群,以參加秋季艦隊演習。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艦隻於1914年8月25日被分配至第四偵察集群。[6]它與姊妹艦但澤號最初駐泊在布倫斯比特爾,但三天後便經由威廉皇帝運河駛至基爾。當天上午,英國人襲擊了黑爾戈蘭灣的德國巡邏隊。在接下來的黑爾戈蘭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Heligoland Bight (1914)中,慕尼黑號和但澤號被召回,並受命前往易北河口等待進一步指示。[7]中午12:25,兩艘巡洋艦奉命進入灣區以支援斯特拉斯堡號;但至14:06,慕尼黑號又奉命轉向黑爾戈蘭島東北部進行偵察。[8]此後,慕尼黑號被轉移至波羅的海,並在哥得蘭島附近實施過數次襲擊。1916年1月31日,慕尼黑號與漢薩輪船有限公司(Hanseatischen Dampfschiffahrts GmbH)的貨輪莫斯科號發生碰撞,並導致後者沉沒。1916年3月10日,慕尼黑受命返回北海擔任前哨值勤。

Remove ads

斯卡格拉克海戰

Thumb
戰前的慕尼黑號

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斯卡格拉克海戰期間,慕尼黑號被編入第四偵察集群,受海軍准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指揮。它們於5月31日03:30隨同艦隊餘部離開威廉港。[9]為了落實屏護艦隊的任務,慕尼黑號與魚雷艇S54號被安置在編隊的右側,與第三戰列分艦隊並排。[10]

接下來的戰鬥於21:00過後不久展開,當時慕尼黑號及第四偵察集群餘部遭遇了英國的第3輕巡洋分艦隊。羅伊特的艦群正引領公海艦隊向南行駛,以遠離已完成部署的大艦隊。由於射程遠、能見度差,僅慕尼黑號和斯德丁號能夠與英方巡洋艦交火;慕尼黑號在停火前共發射了63發炮彈,但沒有取得任何命中。[11]然而,它自身卻遭到兩次打擊;第一次造成的傷害極小,第二次則命中了其第三座煙囪。由此造成的爆炸損壞了艦隻的四台鍋爐,使它無法以全速行駛。為了吸引英國人靠近德國的主力艦,羅伊特將他的艦群轉向右舵,但第3輕巡洋分艦隊沒有上鈎,繼而脫離。[12]

在激烈的夜戰期間,當公海艦隊強行穿過英軍後方時,第四偵察集群於黑暗中近距離遭遇了英國第2輕巡洋分艦隊。當兩支部隊相互接近時,德國人照亮了南安普敦號英語HMS Southampton (1912)都柏林號英語HMS Dublin (1912),並將火力擊中在這兩艘艦上。這兩艘艦隨即遭到重創並起火燃燒,被迫撤退;而德國人也後退,試圖讓英艦更接近戰列巡洋艦毛奇號塞德利茨號。在混戰中,小巡洋艦女性之贊號遭南安普敦號發射的魚雷擊中並沉沒;[13]而慕尼黑號則與正在下沉的女性之贊號幾乎相撞。它設法避開沉船,然後向南安普敦號發射了一枚魚雷,卻射失。慕尼黑號於此次交戰期間再遭到三次打擊:其中兩次在水中爆炸,僅造成輕微的碎片傷害;[14]而第三枚炮彈則射穿第二座煙囪並在煙囪另一側的支架上爆炸,彈殼碎片擊倒了右舷的測距機英語Rangefinder[15]。飄忽不定的移動還導致舵機的輪軸彎曲,迫使其船員需要在舵機艙掌舵長達兩個半小時。[16]

在01:20,慕尼黑號和斯德丁號曾短暫向己方的魚雷艇G11號V1號英語SMS V1V3號開火,然後才辨認出它們的身份[17]。6月1日凌晨約05:06左右,第二戰列分艦隊前無畏艦向它們認為是英國潛艇的艦隻開火;猛烈的射擊甚至威脅到了慕尼黑號和斯德丁號,因為它們正行駛在德國陣型的側翼。公海艦隊總司令、海軍中將賴因哈德·舍爾被迫下達了「停火」的將軍令。[18]至11:40,慕尼黑號在黑爾戈蘭島附近發現了一艘假想的潛艇,進而朝空曠的海面開火。[19]在整個海戰過程中,慕尼黑號總共遭到五枚中等口徑的炮彈命中[20],造成8名船員陣亡和20人受傷[21]。它自身則射出161枚炮彈[22]

後續行動

1916年10月18日至19日,舍爾試圖複製原先的斯卡格拉克計劃,要求對桑德蘭實施炮擊。然而在行進途中,慕尼黑號於多格灘外圍遭英國潛艇E38號潛艇英語HMS E38發射的魚雷命中。舍爾誤信英國人知道了他的位置,於是取消行動並返回港口。[23]慕尼黑號受到約500公噸(490長噸)海水倒灌,鹹水湧入鍋爐,污染了用於產生蒸汽的淡水。艦隻只能被拖曳前行,首先是魚雷艇V73號,然後是其姊妹艦柏林號。至第二天,慕尼黑號的發動機得以重新運轉,它自行駛回亞德灣,然後進入威廉港的帝國船廠。[24]由於受損嚴重及年齡問題,慕尼黑號沒有得到修復,並於同年11月退役。此後,它於1918年被委任作巡邏艦船員的宿營船。至1918年11月5日,慕尼黑號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並於1920年7月6日根據《凡爾賽條約》的條款,作為戰利艦而以代號「Q」被割讓予英國;繼而拆解報廢。[6]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