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憍賞彌 (東南亞)
缅甸历史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憍賞彌原是印度古國,在緬甸境內傣撣諸邦的編年史以及緬甸史籍中,同樣記載有憍賞彌這個名稱,勐卯、木邦等傣邦都將「憍賞彌」一名作為自己的梵名[1]:37[2]:67。中國雲南德宏傣族稱呼憍賞彌為果占璧(傣那語:ᥐᥨᥝᥰ ᥓᥛᥱ ᥙᥤᥱ)[3]:1。
傳說故事
在木邦版本的故事中,「勐憍賞彌」的王后已懷孕,曬太陽時被「楞戛鳥」叼走,飛到一片森林中,王后生下一個小男孩,受到隱士阿臘嘎巴(Alakapa)的幫助,在森林中生活了許多年。天神給了小男孩一把神琴,小男孩名叫「混森武定」(Khun Hseng U Ting),「定」意為琴。後來小男孩長大,彈響神琴、驅使森林中的所有大象,回到勐憍賞彌,當上了國王[1]:37-41。在今雲南省瑞麗市的傣族中,也有同樣的故事,主人公名為「混武定」,後來做了國王,改名「召武定」[4]:287-295。
含義與異寫
憍賞彌的英文寫作Kawsampi、Kosambi或Koshanpyi[1]:37。對於「Kawsampi」的釋義,緬甸撣族學者召·賽蒙·芒萊認為指的是「每三年」(kaw為「每」,sam為「三」,pi為「年」),因木邦早期的統治者每三年一換[1]:41-42。中國德宏傣族則認為「果占璧」意為「出產香軟米的地方」[3]:1。
關於「憍賞彌/果占璧」所指,中國史學界曾有過一番爭議。德宏傣族學者認為果占璧就是勐卯,果占璧是尊號,稱為「勐卯果占璧」[5]:49。黃惠焜認為憍賞彌是勐卯的前身[6]。法國東方學家馬司帛洛在《宋初越南半島諸國考》中提出,蒲甘國以北的傣族在十至十一世紀形成了由孟興色、孟興威、孟卯、孟興古四大部落組成的聯合體,名為憍賞彌,後來發展為元明時期的勐卯[7]:165-167,宋蜀華[8]、江應樑[9]:174-176等中國學者贊同此說。何平認為歷史上沒有叫做憍賞彌或果占璧的國家,只是後人追稱的名號[10][11]。
Remove ads

「憍賞彌」一名,常與「九撣卑」(Koshanpyi,緬甸語:ကိုးရှမ်းပြည်)相混淆,九撣卑一名來自緬甸典籍[1]:42,九撣卑又名「九卑當」(Kopyidoung,緬甸語:ကိုးပြည်တောင်),意為「九個撣族邦國」。九撣卑之名最早被介紹到西方[12]:189,是1824年弗朗西斯·布坎南-漢密爾頓在《愛丁堡哲學雜誌》(Edinburgh Philosophical Journal)第十卷發表的《九撣卑地圖及說明》(Account of a Map of Koshanpri),漢密爾頓稱他在阿瓦國王[註 1]的僕從那裡得到了這張地圖,他將地圖內容校注發表,至於「九撣卑」的含義,他對字面意思「九個撣族省」表示疑惑,因為強大的撣族土邦遠不止九個,但他沒有深入考察[13]。隨後,有多位學者給出了不同版本的九個撣族邦國列表,試圖解答這一地名的含義[12]:189。
不同版本的「九撣卑」 | 現代常用名 | |||
伯尼[14]:124-125[15]:292 | 漢內[16]:56[15]:292 | 哈威[註 2][17]:323 | 漢語名 | 傣那語名 |
Maingmo | 蠻莫(八莫) | ᥛᥫᥒᥰ ᥛᥨᥝᥱ | ||
Tsi-guen | Sigwin | 木邦(興威) | ᥔᥦᥢᥲ ᥝᥤᥴ | |
Ho-tha | Hotha | Hotha | 戶撒 | |
La-tha | Latha | Latha | 臘撒 | |
Mo-na | Moongla | Mona | 干崖(盈江) | ᥛᥫᥒᥰ ᥘᥣᥲ / ᥛᥫᥒᥰ ᥢᥣᥲ |
Tsan-da | Santa | Santa | 盞達 | ᥓᥣᥢᥰ ᥖᥣ |
Mo-wun | Moongwoon | Mowun | 隴川 | ᥛᥫᥒᥰ ᥝᥢᥰ |
Kaing-mah | Kaingma | 耿馬 | ᥛᥫᥒᥰ ᥐᥪᥒ | |
Maing-Lyin / Maing-Lyi | Mainglyin | 孟連 | ᥛᥫᥒᥰ ᥘᥥᥛᥰ | |
Moongmau | Maingmaw | 勐卯(瑞麗) | ᥛᥫᥒᥰ ᥛᥣᥝᥰ | |
Sanla | ? | ? | ||
Moongsie | ? | ? | ||
Moongtie | 南甸(梁河) | ᥛᥫᥒᥰ ᥖᥤᥰ |
1973年,中國學者姚梓良將哈威《緬甸史》譯為中文版,因此哈威版的「九撣卑」被中國學者所熟知[18]:135。
此外,也有部分學者不認可「九撣卑」的字面含義「九個撣族邦國」。詹姆斯·喬治·斯科特認為,九撣卑一名是由憍賞彌演變而來,憍賞彌是來自印度的梵名,緬甸統治者不允許撣族擁有與佛教經典相關的名稱,於是將之轉寫為九撣卑[12]:190。緬甸撣族學者召·賽蒙·芒萊則反對斯科特的觀點,因為緬甸各大撣族土司都有自己的梵名,中央朝廷尊重土司的梵名,另外緬文中是不會把憍賞彌寫作九撣卑的,芒萊認為九撣卑指的是中國的傣族諸土司[1]:42。泰國華人學者黎道綱認為,九撣卑是歷史上緬族對傣撣民族聯合體的稱呼,公元16世紀傣撣地區佛教盛行後,改稱憍賞彌[19]。此外,還有學者認為九撣卑就是憍賞彌(果占璧),沒有區別[6][5]:49。
引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