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們的父輩

2013年德国电视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我们的父辈
Remove ads

我們的父輩》(德語: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直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1][2],是一部關於二戰的德國迷你電視劇,且只有三集,顯得格外簡潔而凝練[3]。以五個好友各不一樣的故事遭遇穿插做為主線,凸顯人性與反思。該劇也從德國人的角度冷靜客觀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猶太人大屠殺等情節。

事实速览 我們的父輩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導演 ...
Remove ads

主要角色與劇情

本故事以威廉/威爾漢姆·溫特的回憶展開。1941年對蘇聯戰爭前夕,五名至交因戰事將各散東西,臨行前在酒吧相聚,約定於聖誕節在柏林重逢。旁白道:「我們五個人,五個朋友。全世界已經站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要行動起來。而今已經過了六個月了……此生此世,一條生命。」

  • Thumb
    華沙起義中的波蘭家鄉軍
    維克多·格德斯泰因Viktor Goldstein,1921年-1997年),猶太人,裁縫之子,姬爾塔之戀人。水晶之夜後,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全面展開。1941年末,他因姬爾塔周旋而獲「出境」機會,卻實為陷阱,被押往集中營勞動兩年。1943年,押送至奧茲維辛途中與一名波蘭女孩脫逃,後加入波蘭游擊隊,並隱瞞自身猶太身份。其後得知德軍將清剿所屬游擊隊,遂參與先發制人行動搶奪軍需;途中攔截一列同時載有軍品與押送猶太人赴滅絕營的列車,維克多不忍而解救同胞,身份因而曝光。游擊隊長將他帶離基地,未加處決,並交付一把魯格P-08以自保。不久,他與負責清剿游擊隊的弗里德黑爾姆短暫相遇,各自去向未卜;其間得悉姬爾塔以「失敗主義」罪名入獄。維克多判斷德國大勢已去,勸弗里德黑爾姆一同逃離,遭拒,二人自此天各一方。戰後,他生還返柏林,得知姬爾塔於戰末被槍決,而與她有婚外情之黨衛軍幹部在美軍保護下脫罪。絕望之餘,他回到當年分別之酒吧,與倖存的威爾漢姆與夏莉再會。由路德韋希·特萊皮特英語Ludwig Trepte飾演。
  • 姬爾塔·穆勒Greta Muller,1921年-1945年),性格活潑,嚮往成為歌星,外表光鮮而貪慕虛榮,然未曾嫌棄猶太籍男友維克多。離別聚會時因播放黑人音樂惹來蓋世太保幹部注意;為庇護維克多而對其獻媚,並與之展開婚外情,藉潛規則出道,逐漸成名。1943年庫斯克大戰前夕,該幹部為打發她離開,安排赴前線慰勞演唱,期間與弗里德黑爾姆、威爾漢姆與夏莉小聚。戰事爆發後,她被迫與夏洛特一同救治傷兵,深嘗戰爭殘酷。返國後,因回嗆調戲的德軍士兵「戰爭之所以打不勝,是因為你們」而被以失敗主義入罪下獄。該蓋世太保幹部為挽回婚姻,將她長期關押;姬爾塔自述懷孕,卻遭對方拳擊下腹致流產。她在獄中蹉跎兩年,目睹獄友被槍決,體認死亡恐懼與納粹主義的恐怖本質,明白自身榮華建立於暴政之上且終遭反噬。納粹德國覆亡在即,該幹部欲求其作證「曾庇護猶太人(維克多)」以自保,她拒絕作偽,寧死不從;終於柏林淪陷前夕在監獄刑場遭槍決。由卡塔琳娜·舒特勒飾演。
  • 夏莉Charlotte,1921年-2003年),有志報國之青年,暗戀威爾漢姆,入伍為戰地醫院護士。奉護士長之命面試志願者,錄取一名懂德語的女子「莉莉亞」;後者實為猶太人且家人遇害,遂以間諜身分潛入軍醫院,竊取藥物並刺殺傷兵。院方發覺藥物頻失,起疑而查出其猶太身份;夏莉遂向軍方舉報,蓋世太保前來拘捕,事後她深感愧疚。兩年後,夏莉升任護士長,在聽聞威爾漢姆陣亡之訃告後,為求情感慰藉而與院長發生關係。其後,一名俄羅斯志願者桑亞來到,夏洛特從她身上見到莉莉亞的影子,為贖前愆而對其多方照拂,並隨之學習俄語,二人漸成密友。納粹潰敗之際,德軍準備撤退;桑亞自知處境凶險選擇留下,夏洛特為護送她而脫隊。不久蘇聯紅軍進入,屠殺院內德軍傷兵,並意圖強暴夏莉;此時一名女軍官現身,竟是倖存的莉莉亞。當夜桑亞被處決;夏洛特在莉莉亞保護與求情下,改編入蘇軍醫療體系。她追問:「為何要幫我?」莉莉亞答:「不然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在柏林見。」戰後,夏莉返柏林,與維克多及威廉·溫特重聚。由米莉安·斯坦恩英語Miriam Stein飾演。
  • Thumb
    在俄羅斯苦戰的德軍步兵
    弗里德黑爾姆·溫特Friedhelm Winter,1923年-1945年),威爾漢姆之弟,隸屬兄長所在部隊。性格叛逆而聰敏,初期少參戰鬥而遭戰友輕視,亦令兄長蒙羞。目睹東線殘酷,如兄長於林中處決紅軍政委、親衛隊國家安全部Sicherheitsdienst,縮寫SD)軍官在國防軍阻攔下仍當眾槍殺猶太女孩等事件後,心態轉趨消極。夜間站哨仍抽煙,無視戰友巴赫之勸,致陣地被偵察機發現後遭轟炸,事後被眾毆。秋季攻勢中,巴赫死於地雷,觸發其冷酷一面;他強令帶路農民先行以探雷,終助部隊穿越沼澤,視之為對戰爭殘酷的回應。兵臨莫斯科時與兄長言和。兩年後,他已晉升士官,佩戴步兵突擊勳章戰車殲擊章銅質近戰格鬥勳章二級鐵十字勳章,成為槍法精準的老兵。於庫爾斯克,他與兄長爭執,大嘆:「我們不過是屠場中待宰的人畜罷了!今日的英雄,明日的豬!」其後率隊強襲奪取電報站,在折損兄長與多名戰友後發現設施早已報廢,於荒謬之中歇斯底里擲盔。夜裡與僅存戰友馬丁相互傾吐,終決定撤離;馬丁途中遭蘇軍狙擊手射殺。弗里德黑爾姆回收其兵籍牌時發覺四周已被包圍,只得易穿蘇軍軍服潛返,卻又遭友軍誤擊,險死還生,後返柏林。養傷期遭受被納粹極端愛國主義洗腦的青年斥責,遂重返前線,調至親衛隊執行圍剿游擊隊任務,包括於補給農場處決農民。一次行動中與為游擊隊員的維克多相遇,暗示其速逃;不料被上級察覺,他當機立斷射殺長官,顯露其內心仍存善念。納粹德國投降前夕,巡邏時遭遇蘇軍,其部隊多為欠缺經驗之國民突擊隊,率爾開火暴露方位。他自知死期將至,且已被戰火磨蝕殆盡,遂獨自衝鋒,最終中彈身亡,以此醒悟受納粹主義毒害的年輕同袍,亦保全無辜者。臨終見隊友繳械,方得瞑目。由湯姆·希林飾演。
  • Thumb
    1945年5月,遭嚴重破壞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車站
    威爾漢姆·溫特Wilhelm Winter,1920年-),本劇主角,步兵軍官,弗里德黑爾姆之兄。曾參與波蘭戰役法國戰役,深得父親、長官與部屬期望。雖為夏莉所慕,然自覺戰場兇險,未回應其情,以免徒增傷痛。自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起連年征戰,歷經兩年拉鋸,部屬傷亡慘重,精神漸趨失常。庫爾斯克戰役前向弟弟吐露長年承負的沉重期許,旋即被蘇軍攻勢打斷,自此再無機會促膝。戰鬥白熱化時,他奉命以不足兵力強奪電報站;戰至眾多心腹部下(如維賓斯基、巴登等)陣亡,自己亦在恍惚間中流彈受傷。目睹全軍覆沒後,他從「為國而戰」的信念轉而只為戰友而戰;然戰友皆亡,遂心靈崩潰,離隊隱居,終被憲兵拘捕,以逃兵罪移送軍事法庭。縱經長官求情仍判死刑,後發配第500緩刑大隊。在隊中飽受侮辱與士官長虐待;1945年初與友人合力反殺士官長並逃脫。戰後回到柏林,與維克多及夏洛特重聚。五人之中,只有他「生存至今」,亦因此旁白由威爾漢姆擔當。由沃爾克·布魯赫飾演。

戰後,三名生還者重返當晚相聚的酒吧,為青春與戰事畫下註腳。

Remove ads

其他角色

  • 貝爾托克(Bertok):威爾漢姆隊中的士官,作戰經驗豐富且領導力出色。
  • 施奈德(Schneider):金髮帥哥,步兵突擊勳章得主,夢想得到一級鐵十字勳章。鄙視弗里德黑爾姆,但兩人後來和好。作為士兵性格桀傲不馴,但在經歷兩年拉鋸戰後性格變得平實,對新兵不滿弗里德黑爾姆的失敗主義言論時,他只以「唔唔~」作為回應。庫爾斯克會戰前夕在駐紮地死於當地游擊隊在水井裡投放的炸彈。
  • 巴托(Bartel):口吃嚴重,作戰英勇,重視同僚感情的士兵。於庫斯科奪取電報站的作戰中陣亡。
  • 馬丁:性溫和善良,本來在43年秋季入讀弗萊堡大學,但因服役而順延。母親在高齡時生下了他,一手帶大,在軍隊把他強征入伍時,母親向軍方陳情而遭被禁閉一整晚作懲處。在從電報站撤退時被蘇軍狙擊手狙擊身亡。
  • 科赫(Koch):弗里德黑爾姆隊中的朋友,曾向他透露父親在戰後失業,從小與父親當獵戶謀生。與Winter兄弟一樣對猶太人沒有歧見,在面對受黨衛軍操控的烏克蘭輔助警察捕捉猶太人感到震驚,更是第一個挺身保護無辜猶太人女孩。在經過沼澤時踩中地雷而死。
  • 費格爾上尉(Hauptmann Feigl):,威爾漢姆的直屬上級,對軍隊命令唯命是從,對槍斃蘇聯政委及捕殺猶太人的罪行選擇服從。在經歷二年拉鋸戰後,感到戰爭已對德國不利,於庫斯克大戰前夕曾對冷嘲戰事的威爾漢姆訓斥。在威爾漢姆因逃兵罪被審判時,雖極力為其申辯,但法官仍對威爾漢姆處以死刑,兩人在判決後握手道別。費格爾從此也再沒登場,生死不明。
  • 克里布斯:負責管理由逃兵及犯了軍法的士兵組成的緩刑大隊的軍士,指揮他們進行危險及罪惡的任務。性格極其扭曲變態,最終在1945年初死於威爾漢姆的刀下。
  • 卡洛(Karow):緩刑大隊中威爾漢姆的友人。在1945年初,威爾漢姆殺死軍士長後,協助他隱藏屍體,兩人隨後一同逃跑,成功逃離軍隊。而他在東普魯士遇上往西撤退的平民時,與威爾漢姆表示自己想跟他們一起,而與威爾漢姆分別。
  • 楊醫生(Dr. Jahn):軍醫
  • 多恩(Dorn):波蘭家鄉軍游擊隊長
  • 赫米爾(Hiemer):黨衛軍旗隊長
  • 希爾德嘉德(Hildegard):另一個護士
  • 桑亞(Sonja):俄國護士,後被紅軍以叛國罪槍斃
  • 莉莉亞(Lilja):護士,猶太人
Remove ads

涉及事件

獲獎提名

  • 在第18屆(2014年)金衛星獎中獲得電視部門「最佳迷你劇/電視電影」提名。[4]

反響

因為渴望了解德國人眼中的二戰,這部電視劇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5]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