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心深處 (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心深處》(英語:Interiors)是由伍迪·艾倫編劇和執導的一部劇情片,於1978年在美國上映。主要演員包括傑拉丹·佩姬、黛安·基頓、克里斯汀·格里菲斯、瑪麗·貝絲·赫特、理查德·喬丹、E·G·馬歇爾、瑪倫·斯塔普萊頓和薩姆·沃特森。
其中,傑拉丹·佩姬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獎,並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部電影還獲得了另外四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兩項是提名伍迪·艾倫的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導演獎,一項是提名瑪倫·斯塔普萊頓的最佳女配角獎,另一項是提名梅爾·伯恩和丹尼爾·羅伯特的最佳藝術指導獎[2]。這部電影也是伍迪·艾倫創作的劇情類影片中第一部成熟的作品。
Remove ads
劇情
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長島地區。從事律師工作的Arthur(E·G·馬歇爾 飾)與身為室內設計師的妻子Eve(傑拉丹·佩姬 飾)育有三個女兒。長女Renata(黛安·基頓 飾)是一名詩人,小有名氣的她卻因自己的成功給身為作家、事業坎坷的丈夫Frederick(理查德·喬丹 飾)帶來不小的壓力,也使得他們的婚姻不美滿。二女兒Joey(瑪麗·貝絲·赫特 飾)嫁給了一名電影導演,心懷文學夢想的她不甘心做全職太太,但現實卻事與願違,同時,她對母親偏愛Renata也心懷不滿。小女兒Flyn(克里斯汀·格里菲斯 飾)是一名野心勃勃的演員,正在與一個名叫Mike(薩姆·沃特森 飾)的男子交往。平時,她將大量時間用於拍攝電影,卻都是一些質量低下的作品,這使她飽受詬病,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焦慮。
一天,三姐妹被父母意外召回家中。原來,他們的父親要宣布與母親分居,開始獨自生活。這一舉動引起了三姐妹對父親的責難,也勾起了每個人心中複雜的心事。
Remove ads
人物
評價
《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坎比稱《我心深處》是一部「優美」的電影,並讚揚戈登·威利斯「使用冷色調,表現出了人類文明對自然力量的一種不穩定的掌控」,但同時他指出:「我對《我心深處》的疑問在於,儘管我很欣賞影片中的表演與一些展現孤立的時刻,但我還是不明白這部電影到底是什麼。這幾乎就像艾倫先生製作了一部別人的電影一樣,就是說,他是用伯格曼的方式拍攝了一部電影,卻絲毫沒有對素材或人物直覺的把握。這使得角色看起來像是來自他處,只能通過他人的藝術來理解。」[3]
《時代雜誌》的理查德·希克爾則寫道,這部電影中「絕望的清醒奪走了人們的力量與激情」;「艾倫的風格是伯格曼式的,但他所用的素材卻是曼凱維奇式的,這種不連貫性是致命的。無疑,這是艾倫不可或缺的一部電影,但對於那些對他有所期待的人來說,這部電影拍得既沒必要,也略顯尷尬。」[4]
另一方面,羅傑·伊伯特給這部電影四星級的好評,並高度讚揚它,說:「如你所見,這是伍迪·艾倫的電影,我們為什麼還在談論奧尼爾、伯格曼、這些傳統價值與他們的影響?對,沒錯。艾倫的喜劇對近些年的電影來說是快樂的養料之一,這在他的第一部劇情片中得到了極佳的印證。」[5]
2016年,《每日電訊報》的評論家羅比·科林(Robbie Collin)和蒂姆·羅比(Tim Robey)將《我心深處》評為伍迪·艾倫47部電影作品中的第11名。他們寫道,影片展現了「情緒的擴張與積累,令人難以擺脫」,並讚揚了瑪倫·斯塔普萊頓在影片中的表現[6]。
Remove ads
伍迪·艾倫對影片評價的擔憂在Eric Lax所著的艾倫的自傳中有所記述,在書中,他引用的電影剪輯Ralph Rosenblum的話:「他(艾倫)成功拯救了《我心深處》,很大程度上是靠他的聲譽。他靠着牆,我看出他是害怕了。他顯得性急,而且有點暴躁。他很恐懼,覺得這對他來說是真正具有破壞力的事。但他設法自己努力解決。評論出來的那天,他對我說,『我們千鈞一髮才挽救了這件事,不是嗎?』」[7]
後來,據說在與熟人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伍迪·艾倫說:「這一直令我恐懼,我以為我寫的是《長日入夜行》,結果變成了《夜的邊緣》。」[7]
獎項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