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雖死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雖死去》(英文名:Though I Am Gone),是中國導演胡杰於2007年推出的一部有關文化大革命的紀錄片,該片講述了文革「紅八月」期間,北京第一個公開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卞仲耘(前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副校長)的故事[1][2][3][4]。該片榮獲2008年香港首屆「華語紀錄片節」長片組冠軍[5]。
電影簡介
1966年5月,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北京「紅八月」期間,紅衛兵運動逐漸升級[6][7]。8月5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的紅衛兵將時任學校副校長卞仲耘打死、將副校長胡志濤打成重傷,而卞仲耘也是第一個在北京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6][7][8]。
1966年8月5日晚間,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得到噩耗,趕到醫院認領妻子卞仲耘的屍體[8]。第二天,他用幾個月的工資買了一部照相機,給妻子遺體照了多張照片[8]。之前女學生們上門鬧事,貼在家門口的標語、大字報,也全部被他攝入鏡頭[8]。
該片在2006年拍攝完成,片長68分鐘,主要由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講述自己和妻子投身革命的經歷,以及關於卞仲耘之死的故事[4][5][9]。片中,王晶垚和卞仲耘的大女兒王學回憶:那一天,父親「痛不欲生,抱頭趴在涼蓆上,蓆子被啃爛了一大塊」[8]。在拍攝過程中,導演胡杰、王晶垚及朋友有嘗試聯繫十幾位當年打人的參與者,但他們都始終拒絕接受採訪[9]。
該片在中國大陸屬禁片[3][10]。片名取自前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的尾聲詩篇[11]:
我雖死去
但三日之後就要復活
仿佛那水流急湍
也像那絡繹的商隊不斷
世世代代將走出黑暗
承受我的審判
獲獎情況
《我雖死去》於2008年獲香港首屆「華語紀錄片節」長片組冠軍[5],2009年被譯為德語版(片名:「... nicht der Rede wert? Die Ermordung der Lehrerin Bian Zhongyun」)[2][12]。此後,該片在2012年墨爾本國際電影節上展映[13][14]。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