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习近平于2016年12月提出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定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簡稱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1],於2016年12月14日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後來成為中國政府房地產領域的指導政策。由於政策導致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習近平在2024年9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宣布降低存款準備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促進中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被視為「房住不炒」政策的終結[2][3]

歷史

2016年12月14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發言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4]。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發表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主題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原文如此,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5]

2017年初,中國大陸樓市北京、廣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廈門房價出現15%以上的增長,住建部部長陳政高也在2017年2月23日重申了「房住不炒」論調,三月份開始全國40多個市、縣、區出台了「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6]

「房住不炒」分別在2018年、2020年、2021年三次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政府也開始採取強力手段打擊房地產相關的信貸擴張,控制房價上漲和金融風險,抑制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削減地方土地財政依賴,並在2020年進一步提出了三條紅線的房企債務限制[7]

但隨着三條紅線政策的提出,以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帶來的衝擊,部分房地產企業財務困難,大陸房地產市場熱度開始降溫,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面臨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銷售、開工等數據均較2022年同比下滑[8],中國大陸居民對房地產持續已經有所扭轉[9]。在此背景下,2023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未再提出「房住不炒」,對房地產的表述更改為「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10],被視為「房住不炒」政策的重大轉變[11]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宣布降低存款準備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促進中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意味著習近平當局一直推行的「房住不炒」政策事實上被終止[2][3]。9月27日,上海深圳兩地計劃取消購房限制以調控低迷的房地產市場[12]。自9月30日起,廣州取消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各項限購政策。[13]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