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電話儲值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電話儲值卡簡稱電話卡,是一種用來支付電話費用(通常是國際或長途電話)的塑料或紙質卡片,大小和信用卡差不多。這種卡是一次性卡,當卡片裡面的費用用完後即被丟棄。

為了保護使用者安全,電話卡通常配備PIN碼。大多數公司要求用戶輸入PIN碼後才能存取電話卡中的資金。 PIN碼通常印在電話卡包裝內的一張紙上。用戶第一次撥打電話後,有些公司會提供取消PIN碼的選項,以加快通話速度。在線上銷售虛擬電話卡的公司通常會透過電子郵件發送PIN碼。[1]
儲值電話卡

儲值電話卡將可用餘額儲存在卡內實體嵌入的類比或數位記憶體中。將卡片插入讀卡機後,可透過公用電話讀取此餘額。這表面上類似於銀行的自動櫃員機(ATM),但儲值卡更類似於零錢包。 ATM(以及下文討論的遠端儲存系統)僅使用卡片來識別關聯帳戶並在中央資料庫中記錄更改,而儲值系統會對卡片進行實體更改,或將資料寫入嵌入式晶片或磁條,以在通話後反映新的餘額。有些磁卡也會顯示剩餘金額。
儲值系統主要用於付費電話,避免了與中央資料庫通訊的時間延遲和費用,這在 1990 年代之前在技術上非常複雜。
有多種方法可以在卡片上對值進行編碼:
最早的系統使用磁條作為資訊載體,類似ATM和鑰匙卡的技術,第一張磁條電話卡由SIDA製造,於1976年在義大利發行。
奧地利的光纖電話卡。餘額以白色條上的垂直標記顯示。
接下來的技術使用了光學儲存。光學電話卡因其卡內壓印的光學結構而得名。該光學結構在使用後會被加熱並銷毀。卡片頂部會留下明顯的標記,以便使用者可以看到剩餘單元的餘額。光學卡由瑞士的Landis+Gyr和 Sodeco 生產,是許多國家早期流行的電話卡,第一張光學電話卡於 1977 年在比利時成功推出。這種技術非常安全,不易被駭客入侵,但晶片卡的出現逐漸淘汰了世界各地的光學電話卡,最後一家Landis+Gyr工廠於 2006 年 5 月關閉,而當時奧地利、以色列和埃及等少數國家仍在使用光學電話卡。
第三種儲值電話卡系統是IC卡,它使用嵌入式微晶片。經過三年的測試,德國聯邦郵政於 1986 年首次大規模推出智慧卡,法國電信則在法國推出智慧卡。許多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包括 1990 年的愛爾蘭和1994-1995 年左右的英國,這些國家逐步淘汰了舊的綠色 Landis+Gyr 卡,轉而使用晶片(智慧)卡。最初的微晶片很容易被駭客入侵,通常是透過刮掉卡片上的程式電壓觸點,這使得手機無法在通話後降低卡片內的金額。但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高度安全的技術促進了晶片電話卡在世界各地的普及。
Remove ads
電話卡作為手工藝品或收藏品
電信公司會在電話卡上投放廣告,或印上名人肖像、藝術品或精美攝影作品。[2]由於任何一種設計的電話卡供應量有限,有些人開始收集一次性電話卡。由於電話卡數量眾多,收藏家傾向專注於某一特定類型的電話卡。有些人會收集單一晶片類型或同一國家發行的電話卡,而有些人則喜歡收集所有類型的電話卡。線上俱樂部和目錄為收藏家提供了有關電話卡的詳細資訊。此外,這些俱樂部還設有論壇,方便收藏家之間的交流。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