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揚·亨利克·東布羅夫斯基

波兰民族英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
Remove ads

揚·亨利克·東布羅夫斯基[a]波蘭語Jan Henryk Dąbrowski發音:[ˈjan ˈxɛnrɨk dɔmˈbrɔfskʲi];1755年8月29日[5]—1818年7月6日),波蘭將軍和民族英雄。

事实速览 揚·亨利克·東布羅夫斯基 Jan Henryk Dąbrowski,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東布羅夫斯基出生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皮耶日胡夫[6]父母分別為揚·米哈烏·東布羅夫斯基和索菲·內·馮·萊托夫[7]。他早年在薩克森選侯國霍耶斯韋達生活,而他的父親在那裡為薩克森軍服役,任團長。[8]1770年,東布羅夫斯基進入薩克森王室騎兵衛隊,[5][9]在1788年至1791年間任薩克森國王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的副官。[10]

1791年,在波蘭四年瑟姆呼籲所有在國外服役的波蘭人加入波蘭軍隊後,東布羅夫斯基回到波蘭。身為曾在德累斯頓軍事學院受訓的騎兵,他奉命改革波蘭騎兵。在波尼亞托夫斯基的指揮下,他參與了1792年的對俄戰役。1794年柯斯丘什科起義爆發,他此時身在波蘭。他參與起義運動,保衛華沙,率領一支軍團支援大波蘭的起義活動。東布羅夫斯基的勇氣得到國家軍隊最高統帥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的讚許,而後者也將前者提拔為上將。但是,欣賞東布羅夫斯基的不只有柯斯丘什科;在起義失敗後,俄國和普魯士都向他授權指揮本國軍隊,但他選擇為波蘭而戰。

Thumb
揚·亨利克在波蘭軍團.

東布羅夫斯基在拿破崙戰爭中組織意大利波蘭軍團,並因此載入波蘭史冊。1796年,他開始組建軍團,當時拿破崙將他召到巴黎,而奇薩爾皮尼共和國也批准他建立波蘭軍團,作為新近成立的倫巴第共和國的軍隊的一部分。2年前,俄三國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自此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但是在法國對波蘭獨立事業的支持下,波蘭軍隊給予這個國家重返國際舞台的機會。因此,在意大利人拒絕為法國作戰的情況下,意大利波蘭軍團的成立對法國人與波蘭人都有利。

Thumb
家紋

軍團將由波蘭流亡人士構成。東布羅夫斯基保留了傳統的波蘭軍服、國徽和波蘭軍官團。他在軍服上所做的唯一妥協是在肩章上飾上倫巴第顏色與法蘭西三色的拱形。東布羅夫斯基向波蘭人發表宣言,這份宣言同時在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期刊上發表,引起了波蘭移民的強烈回應。隨後,儘管有瓜分波蘭的強權的處罰,志願者仍讓倫巴第的首都米蘭布滿刻痕。這些志願者包括愛國移民,也包括被奧軍釋放的波蘭俘虜。在短時間之內,東布羅夫斯基便收集了7000名潛在士兵,而他讓這些人形成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自1797年至1803年初,東布羅夫斯基的波蘭軍團一直為拿破崙作戰。作為軍團指揮官,他在意大利戰場起到重要作用。東布羅夫斯基1798年進入羅馬,1799年6月19日在特雷比亞戰場上為自己揚名,而在1799年至1801年間,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與戰鬥中也都有他的身影。但是,軍團未曾到過波蘭一步,自然也不能如東布羅夫斯基所想的那樣解放祖國。然而,拿破崙確實注意到他勇敢的士兵與他們的指揮官已越發不滿。他們對法國和俄國在呂內維爾簽訂和約尤為失望;波蘭人民一直希望拿破崙解放波蘭,而拿破崙的這種做法明顯是對他們的希望的一次衝擊。但是,因為懼怕叛亂,拿破崙決定解散軍團。這意味着波蘭裔軍隊的崩潰。而他對波蘭軍團尤其致命的一步,則是在1803年做出的派6000名軍團士兵來到海地鎮壓當地叛亂的決定。軍團在海地傷亡慘重,只有300名軍團士兵能夠回到歐洲。

在波蘭軍團解散,亞眠和約通過後,東布羅夫斯基成為意大利共和國的少將。1806年,拿破崙再次召見他,並命令他建立一支波蘭裔軍隊,拿破崙希望利用這支軍隊從普魯士手中重奪大波蘭。波蘭人再次志願入伍,儘管他們的熱情遠不及以前。東布羅夫斯基在格但斯克弗里德蘭表現卓著,但被阻止在波蘭的其他地方與瓜分勢力作戰,而此後他自己也不再抱有光復波蘭的幻想。

Thumb
東布羅夫斯基在1806年下達的命令,為波蘭各省引入新的戰鬥序列

1807年,華沙公國在被收復的波蘭失地上建國,該國本質上是法蘭西帝國的衛星國。對拿破崙感到失望的東布羅夫斯基在波茲南定居下來,他在那裡得到一處莊園。但是,隨後他回到戰場,在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的指揮下對奧地利作戰。拉申戰役後,波蘭軍隊進軍加利西亞,7月15日攻占克拉科夫。1812年6月,東布羅夫斯基指揮拿破崙大軍中的一支波蘭師,與拿破崙的俄國遠征軍會合。但是,到10月份時法俄戰爭結束,受到嚴冬的影響,法軍被迫撤退。別列津納河戰役為他們對俄作戰的失利劃上句號,而東布羅夫斯基在這場戰役中受傷。

萊比錫戰役(1813年)中,東布羅夫斯基在奧古斯特·德·馬爾蒙元帥麾下作戰,但在翌年回到波蘭,未能繼續作戰。他是奉沙皇之命重建波蘭軍隊的將領之一,在1815年被任命為騎兵上將和新建立的波蘭會議王國的王權參議員,此外還被授予白鷹勳章。翌年他退居他在普魯士王國波森大公國溫諾古拉的莊園中,最終在1818年去世。他用波蘭語寫了很多軍事歷史學的著作。

他的姓的法語版本"Dombrowsky"被刻在巴黎凱旋門

Remove ads

波蘭國歌

現在的波蘭國歌是在波蘭軍團成立時譜寫的。1797年7月15日至21日譜寫的《意大利波蘭軍團頌歌》以瑪祖卡舞曲旋律為調式,風靡整個軍團。這首頌歌由東布羅夫斯基的密友約瑟夫·韋比茨基作詞。歌詞的開頭是「波蘭永不滅亡」,這是為了辟除普魯士人的謠言,根據普魯士的說法,在馬切約維采戰役中失利後,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大聲喊道「這是波蘭的滅亡!」("Finis Poloniae!")。

榮譽

東布羅夫斯基在1804年被授予法國大十字榮譽軍團勳章,在1806年被授予意大利鐵王冠勳章、在1807年被授予騎士十字勇氣勳章。1815年,他被授予白鷹勳章和俄羅斯的聖弗拉基米爾勳章聖安娜勳章

參見

備注

參考資料

傳記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