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國民革命軍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1937年
中國戰區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第五戰區劃分是以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而該戰區司令長官為蔣中正兼任,副司令長官為韓復榘,轄有第3集團軍(集團軍司令韓復榘兼)及第5集團軍(集團軍司令顧祝同)。
1938年
以上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1939年
1944年
- 司令長官李宗仁
 - 副司令長官 孫震
 - 參謀長:徐祖貽
 - 副參謀長:王鴻韶
 - 司令長官辦公室專任高級參謀:張壽齡中將;中將高級參謀:黃建平、林賜喜、喬商倫、溫翹生、李宗清等;少將高級參謀:莫敬修、王潤民、溫庭秀、梁壽笙
 - 秘書室:少將秘書長:周天游 少將機要秘書:黃雪村
 - 侍從室:中校參謀:韋志明
 - 顧問室:顧問:石潁
 - 機要室:少將主任李揚(兼電務科科長) 上校科長譚耀東
 - 參謀處處長:吳仲直、高松元少將        
- 第一科科長李克壯少將
 - 第二科科長郭克壯少將
 - 第三科科長梁家駒、郭銀光、霍冠南上校
 - 第四科科長吳紀新
 
 - 交通處處長:梁壽笙少將
- 第一科科長李心五上校
 - 第二科科長王遵上校、唐真如
 
 - 副官處處長:農之政少將       副處長:林紹宗        
- 第一科科長姚明上校
 - 第二科科長孫慕風上校
 - 第三科科長潘林新上校
 
 - 軍需處
 - 軍務處 處長梁家齊(兼光谷警備司令)
 - 衛生處
 - 軍法分監部 負責人張壽齡
 - 軍械處
 - 軍紀督察處 負責人劉仲華
- 密查隊
 
 - 軍統局湖北站(駐恩施,對外稱湖北省政府保安處第四科,站長朱若愚)江北分站(設在鄖陽,由鄖陽專員公署掩護,站長蕭慧佛)
 - 第五戰區兵站總監部:總監石化龍/張超
 - 第五戰區政治部(司令長官部調查室):主任韋永成 副主任張元良 秘書馮澍少將    上校秘書單鳴皋
- 第一科(情報)科長黃寶崇上校
 - 第二科(總務)科長謝汝范上校
 - 第三科(調查)科長龐郁生上校
 
 - 戰區長官部特務團。轄高射機槍連
 - 憲兵17團,團長劉家康
 - 別動軍第六縱隊 指揮官徐志道/1943年秋岳獨遠,副指揮官聶、參謀長曲雲章,參謀主任張冠三。抗戰後改編為交警總隊
 - 光谷警備司令部
 - 第2集團軍:劉汝明
 - 第21集團軍:李品仙
 - 第22集團軍:孫震
 - 直屬暨特種部隊
 
Remove ads
1945年
1944年底,為防止共產黨軍隊在豫湘桂會戰後的新形成的敵占區擴大勢力,南北打通,蔣介石決定在大別山增設第十戰區,劉峙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為保住桂系唯一的地盤安徽省,以讓出第五戰區為交換,轉任漢中行營主任。
Remove ads
1945年抗戰勝利時
第五戰區轄:
第五戰區受降區: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從信陽至鄭州的平漢路。1945年9月10日,胡宗南第一戰區前進指揮所裴昌會部搶先接收了鄭州、洛陽、開封;第31集團軍總司令王仲廉為豫北先遣軍總司令。
日俘集結地:郾城
1945年9月20日在漯河接受日本第12軍一部的投降。
Remove ads
改組
1945年12月21日正式發表第五戰區改組為鄭州綏靖公署。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