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丁語名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丁語名詞一般有六個主格呼格屬格與格賓格奪格,少數地理名詞還可以有方位格;同時名詞還分成三個性別:陰性、陽性和中性。拉丁語句子的意思幾乎完全由名詞變格而決定,和語序沒有關係。

拉丁語名詞有五種變格法,由名詞的單數屬格詞尾決定,有時還會因為該詞的性別而作細分。第一變格法的單數屬格詞尾是「-ae」,第二變格法是「」,第三變格法是「-is」,第四變格法是「-ūs」,第五變格法是「-ēī」或「-eī」。每個變格法也都有自己的特徵。第一變格法的名詞大部分都是陰性,第二變格法大部分是陽性或中性,第三變格法三種詞性都有,第四變格法大部分是陽性,第五變格法大部分是陰性。所有名詞必從某一種變格法,然而也有不規則變格的名詞存在。

用途

主格

主格表示語句重點及修飾重點的對象。

Augustus imperātor Imperiī Rōmānī fuit.
奧古斯都曾是羅馬帝國的皇帝
Urbs Rōma caput mundī vōcātur.
羅馬城被稱為世界之

屬格

屬格表示所有者。

castra hostium 抑或是 hostium castra
敵方的陣營」

其他用法則如下。

  • 主語的屬格(subjective genitive): 以屬格修飾主語(死 - 動詞轉名詞)、表示名詞之於動詞的關係。
Caesaris mors
凱薩之死」(「凱薩死了」=「名詞+動詞」->「凱薩之死」=「屬格+名詞」)
  • 賓語的屬格(objective genitive): 以屬格修飾主語(支配 - 動詞轉名詞)、表示名詞之於動詞的關係。
rēctor deum
眾神的支配者」(「支配眾神」=「動詞+受詞」->「眾神的支配者」=「屬格+名詞」)
  • 部分的屬格(partitive genitive): 表示是屬格的一部份。
pars Galliae
高盧的一部份」
  • 定義的屬格(genitive of definition): 以屬格定義名詞。
virtūs iūstitiae
正義之美德」(眾多美德中正義的部分,而非美德是正義的)
  • 描寫性屬格(descriptive genitive): 描寫人事物的性質。
vir magnī ingeniī
才華洋溢之人」
  • 表價值的屬格(genitive of price): 表示事物的價值。
quantī ēmit?
「他多少錢買的」

下列是和動詞形容詞搭配使用的屬格用法。

  • 跟記憶相關的動詞(「忘記」「記得」之類的)。
Dominus oblītus est meī.
「主已遺忘
  • potior, vescor, opus est等動詞(「擁有」「食用」「必要」)。
totīus Galliae sēsē potīrī posse sperant
「他們期望能獲得高盧全土
  • 「填滿」意思的動詞、「充滿」意思的形容詞。
hic saccus plēnus est pirōrum.
「這個包包充滿梨子
  • 「愧於/以...為恥」「厭倦」意思的動詞。
Taedet mē huius quotīdiānī mundī
「我厭倦了這個日常的世界
  • 如「告發」等、法律手續上的動詞。
patrem accusāvit adulteriī occultī
「他以姦淫罪告發了父親」

與格

與格表示間接受詞。

Pater puerō librum dōnat
「父親給了兒子書」[1]

其他用法如下。

  • 動詞・形容詞的受詞(verbal regime dative): 用於和與格搭配的「服從」「適合」「相似」等動詞或形容詞。
Quam similis sōli est, Naevia, noster amor!
「哦、奈維亞、我們的愛多麼像太陽!」
  • 所有性與格(possessive dative):有時以與格表示所有及歸屬。
Caesarī multī inimīcī erant.
凱薩有眾多敵人」
  • 目的性與格(purpose dative): 表示行為目的。
Non omnes mīlitēs glōriae pugnant.
「並非全體士兵皆為榮光而戰」
  • 雙重與格(double dative): 以單一與格同時表示所有性與格目的性與格
Ipsum bellum est mihi cūrae
「戰爭本身對我而言是在乎點」
  • 起點性與格(origin dative): 表示起點或觀點。
Vir bonus regī vidētur.
就國王看來此人良好」
  • 行為者的與格: 和動名詞(動詞的被動未來分詞、-ndus, -nda, -ndum形)搭配表示動作的行為者。
Haec nōbīs agenda sunt
「這些對我們而言是得做的事」
  • 利益性與格(beneficial dative): 表示動作為誰而做。
Graecīs terrās colimus
「我們為希臘人耕種土地」
  • 感性的與格(ethical dative):強調與行為有關的人物,感情意味濃厚。
Quid mihi Celsus agit?
「Celsus能為我做什麼」(「我」對Celsus的行動抱有特殊感情)
Remove ads

賓格

賓格表示及物動詞的直接受詞。

Scīpiōnis Āfricānī exercitus incurret hostem.
「西庇阿的軍隊將攻撃敵人

其他用法如下。

  • 程度的賓格(accusative of extent): 表示動作時間長度。
trecentōs annōs Rōmanī tōtum Mare Mediterrāneum imperāvērunt.
300年來,羅馬人支配了整個地中海」
  • 方向的賓格(accusative of direction): 表示動作方向。通常和前置詞 in (進入某場所) 或 ad (去向某場所)搭配使用、城鎮的名字或小島不用前置詞。
Rōmam rediit
「他返回了羅馬
Lēgātus in Hispāniam missus est
「雷加圖斯被派往西班牙
Mīlitēs ad oppīdum appropinquant
「士兵們向堡壘進發」
  • 作為從屬子句的不定式完成句(in infinitive completive sentences):在從屬子句中,主詞採用賓格,動詞採不定詞。通常出現在「說」和「看起來像」等動詞的從句中。
Dīcō priōre nocte vēnisse in M. Laecae domum
「我是說、昨晚來了Markus Leica的家」(由 Dicō 引導的一種間接說法,其中 以賓格表示主語,vēnisse 是完成不定式)
  • 搭配前置詞(with certain prepositions):[2]
Fretum Gādītānum partem maris inter Hispāniam et Āfricam est
「直布羅陀海峽是西班牙以及非洲間的海的一部份」
  • 作為從屬子句的主語或述語(as a predicative clause of the direct clause): 作為賓格搭配使用。
Pauperēs existimant dīvitēs fēlīcēs
「窮人們認為有錢很幸福[3]
  • 感嘆表現的賓格:
Mē miseram!
我好慘啊!」
Remove ads

奪格

奪格是拉丁文中應用最廣泛、最靈活的格。 奪格是原始印歐語中可能存在的離格(separative)、具格(instrumental)、地格(locative)合而為一。

  • 場所的奪格(place ablative): 動作何處開始或進行(賓格是動作正在何處進行)。
Hannibal, fīlius Hamilcaris, Carthāgine nātus est.
「哈米爾卡之子、漢尼拔出生於迦太基
Ex Graeciā ad Ītaliam nāvigāvērunt.
「他們自希臘向義大利航行」
  • 分離的奪格(separation ablative): 表示物理性分離(或是使之分離)。
Cicerō hostēs ab urbe prohibuit.
「西塞羅將敵人阻擋在城外
  • 道具的奪格(instrumental ablative): 表示動作的手段。
Mārcus pēde vexābat Corneliam quae dormīre volebat.
「Marcus用腳打擾了想睡覺的Cornelia」
  • 方法的奪格(manner ablative): 表示動作是如何進行的。
Allobroges crebris ad Rhodanum dispositis praesidiīs cum magna cūrā et dīligentiā suōs finās tuentur.
「Allobroges族人在River Rhône精心地派駐守衛,並勤勉地保衛著他們的邊境」
  • 時間的奪格(time ablative): 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
Nē quis tamen īgnōrāret, quibus in locīs Caesar exercitusque eō tempore fuissent [...]
當時,凱撒及其軍隊身處何地,無人不知[...]」
  • 絶対的奪格(absolute ablative):表示動作的行為狀況。
Urbe captā, Aenēas fugit
城淪陷後,埃涅阿斯逃走了」
  • 同伴的奪格(accompanying ablative): 加上前置詞cum(英with)、表達動作是和誰一起的。
Egō et Iūlia cum nostris amīcis de amīcitia dicebamus.
「Julia和我在和我們的朋友們討論友誼」
  • 提取的奪格(separation ablative): 在表達整體中的某些(幾個人)時,表示整體為何,哪個整體和提取的數字。加上介詞ē/ex(from)。
Centum ex viris mortem dice timēbant et nihil clementiae exspectābant.
人們中有百人害怕著死亡而無人期待著寬容」
  • 行為者的奪格(agent ablative): 在被動態表示形容者(英語被動句的by),而如果行為者是人,前置詞用ā/ab (英 by)。
Atticus adoptātus est ā Caeciliō.
「阿提庫斯被凱西利烏斯收養」
Populus mīlitiā atque inopiā urgēbātur.
「人民被軍隊和貧窮壓迫」
  • 比較的奪格(comparison ablative): 比較的事物(英語比較語句than後方詞)以奪格表示。
Vīlius argentum est aurō, virtūtibus aurum.
「白銀比黃金便宜,黃金比美德便宜」
  • 原因的奪格(cause ablative): 表示動作的原因及理由。
Clāmāre gaudiō coepit.
「他出於高興開始吶喊」
  • 差異程度的奪格(difference degree ablative): 在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時,表示差異的程度。
Puella multō prudentior est puerō.
「女孩比男孩懂事多了
  • 描寫性奪格(description ablative): 類似「描寫性屬格」,表示名詞性質。
Philosophus magnā sapientiā.
大智慧的哲學家」
  • 特定的奪格(specification ablative): 說明某事物時、限定談話的重點。
Corpore senex esse poterit, animō numquam erit.
「他或許肉身會老、精神永不衰老」
  • 價值的奪格(price ablative): 類似「價值的屬格」,表示事物的價值或價格。
Antōnius rienda addixit pecūniā.
「安東尼烏斯以金錢為代價賣掉了王冠」
Remove ads

呼格

呼格用於稱呼人或事物。在英語中,這個詞沒有詞形變化,而是透過語調和標點的變化來表達。

  • "Mary, are you going to the store?" (瑪麗,你要去商店嗎?)
  • "Mary!"(瑪麗!)

大多數情況下,呼格與名詞主詞相同,但也有例外。例如,在單數陽性名詞的第二種變格中,字尾 -us-ius 分別變成 -eBrutus(布魯圖斯)變成了 BruteVergilius(維吉利烏斯)變成了Vergilī

不過與祈使動詞一起使用時,-us-ius 可以保持不變。

  • "Venī huc, Brutus"(過來,布魯圖斯!)
  • "Dīc nōbīs fabulam, Virgilius"(跟我們講個故事吧,維吉爾!)。

而源自希臘語的男性名字 Aenēās 在第一變格法中變成 Aenēā(哦,埃涅阿斯!)。

在複數形式中,呼格總是與主格形式相同。

Remove ads

方位格

方位格表示動作發生的地點。方位格在早期拉丁語中被廣泛使用,但到了古典拉丁語時期變得很少見,僅存在於城鎮、小島和其他一些詞語的名稱中。

方位格的功能被融入奪格。方位格單數在第一、第二變格法中和屬格同形,在第三變格法中和與格同形。在複數中,第一到五的所有變格法都與奪格同形。而在第四、和第五變格法的地名中,奪格形式也扮演方位格。

但也有少數名詞不用介詞來表示地點,只用方位格。例:bellumbellī「戰爭中」、domusdomī「在家」、rūsrūrī「在農村」、humushumī「在地上」、mīlitiamīlitiae「在軍務、戰場上」、focusfocī「在爐邊」「在中心」。

在古風時期,第三變格法名詞的單數方位格可以和與格及奪格互換,但是到了奧古斯都時期,與格形式的使用就固定下來了。

方位格無法表達一個行為同時在多個地點發生的情境。在語法上,方位格的複數形式只出現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這些情況往往涉及Athēnae(「雅典」,屬於陰性複數主格)這樣的複數專有名詞。這類詞是絕對複數(pluralia tantum),即它們雖然以複數形式出現,但表達的是單一概念。

「他/她/它在家」這個句子可以用方位格表達為「Est domī」「但他們在各自的家裡」是不可能的,得表達為"Sunt in domibus suī"( 「他們各自回自己的家去」)。 「Sunt domī」 則是「他們在一間房子裡」(作為家庭、親戚、氏族時,造訪、來客時等)。

此外,形容詞沒有方位格形式。

更多信息 變格法, 方位格 ...
Remove ads

語形同化現象

所謂語形同化現象(syncretism),即幾個格有相同詞尾的現象,是拉丁文常見的現象,典型示例如下:

中性名詞語尾

  •  在中性名詞中,主格、賓格和呼格在單數中都相同,複數也是。且在複數形式中這三個格都以 -a 結尾。這種現像是從原始印歐語繼承下來的特徵,詞尾-a也出現在古希臘語中,此外,儘管詞尾不同,德語中中性名詞的主格(第一格)和賓格(第四格)同形(定冠詞 das,不定冠詞 ein 等)也屬於這個血統的一部分。

格語尾

  • 所有名詞複數上呼格和主格一致。單數也有大半名詞呼格和主格一致、例外僅有第二變格法以-us結尾的陽性名詞,以及若干希臘文起源的名詞(如:第一變格法Aenēās的呼格為Aenēā
  • 第一、第二・第四變格法的陽性、陰性(外來語除外)、單數屬格和複數主格同形。
  • 第一、第五變格法的名詞(外來語除外)、單數屬格和單數與格同形。
  • 複數中,與格總是和奪格同形;單數中、第三變格法的I型(純正型中性名詞、形容詞)第四變格法的中性名詞、第二變格法與格和奪格同形。
  • 複數中、與格、奪格、方位格總是同形。
  • 第四、第五變格法奪格和方位格同形。

第一變格法(陰性)

例詞:
aqua(單數主格),aquae(單數屬格),(詞性),水
antennaantennae,桅杆
feminafeminae,女人
lingualinguae,語言;舌頭
naturanaturae,自然
poetapoetae,詩人
puellapuellae,女孩

第一變格法以「a」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都是「-ae」。幾乎所有屬於第一變格法的單詞都是陰性;幾個常見的陽性詞都是希臘語引進的,有「agricola」(農夫)、「conviva」(客人)、「nauta」(水手)、「pirata」(海盜)、「poeta」(詩人)。

第一變格法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一變格法, 主格 ...

在變格的時候,只要換詞尾就可以了。以puella(女孩)為例,第一變格法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一變格法, 主格 ...

第二變格法(陽性)

例詞:
ageragrī,農田
campuscampī,平原
cibuscibī,食物
gladiusgladī,劍
puerpuerī,男孩
servusservī,奴隸
virvirī,男人;丈夫

第二變格法以「o」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都是「」。幾乎所有屬於第二變格法的單詞都是陽性或中性,只有植物和地理名稱是陰性。

第二變格法的陽性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二變格法, 主格 ...

第二變格法比第一變格法稍微有點複雜。第二變格法的陽性單數主格詞尾有三種:-us-ius-r。它們的變格稍有不同,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單數呼格。

servus(奴隸)為例,第二變格法以「-us」結尾的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二變格法, 主格 ...

filius(兒子)為例,第二變格法以「-ius」結尾的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二變格法, 主格 ...

puer(男孩)為例,第二變格法以「-r」結尾的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二變格法, 主格 ...

第二變格法(中性)

例詞:
bellumbellī,戰爭
caelumcaelī,天空
donumdonī,禮物
periculumpericulī,危險
regnumregnī,王國

第二變格法中性詞也以「o」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也都是「」,但它們的別的一些詞尾稍有不同。

第二變格法中性詞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二變格法(中), 主格 ...

bellum(戰爭)為例,第二變格法的中性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二變格法(中), 主格 ...

第三變格法(陽/陰)

例詞:
caniscanis陽/陰,狗
homōhominis,人
fraterfratris,哥哥;弟弟
matermatris,媽媽,母親
milesmilitis,戰士
paterpatris,爸爸,父親
SērSēris陽/陰,中國人;東方人
sororsororis,姐姐;妹妹

第三變格法以「i」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都是「-is」,第三變格法是拉丁語最複雜的變格法。由於第三變格法可以有陽性、陰性、中性三種詞性,所以沒有固定的單數主格詞尾。

第三變格法陽/陰性詞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陽/陰), 主格 ...

pater(父親)為例,第三變格法的陽/陰性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陽/陰), 主格 ...

第三變格法(中)

例詞:
caputcapitis,頭
carmencarminis,歌;詩
corpuscorporis,身體
flumenfluminis,河
iteritineris,旅遊;路程
tempustemporis,時間

第三變格法中性詞也以「i」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也都是「-is」。拉丁語所有的中性詞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參看前面的第二變格法的中性詞結尾,再比較第三變格法的中性詞結尾,這個規律應該很容易看出來:任何中性詞的主格和賓格總是一樣,而且它們的主格複數和賓格複數都以「-a」結尾。

第三變格法中性詞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中), 主格 ...

flumen(河)為例,第三變格法的中性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中), 主格 ...

第三變格法「I-stem」(陽/陰)

例詞:
arsartis,技術;辦法
avisavis,鳥
densdentis,牙;尖物
hostishostis,敵人
ignisignis,火
noxnoctis,夜晚
urbsurbis,城市

第三變格法「i-stem」和第三變位法的「i-stem」是同一個意思:要額外加「i」。陽性和陰性的i-stem名詞只要在複數屬格多加一個i就行了。

第三變格法i-stem陽/陰性詞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i-s"(陽/陰), 主格 ...

urbs(城市)為例,第三變格法i-stem的陽/陰性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i-s"(陽/陰), 主格 ...

第三變格法「I-stem」(中性)

例詞:
animalanimalis,動物
exemplarexemplaris,例子;模型
maremaris,海
reteretis,網

第三變格法「i-stem」的中性詞除了單數主格和屬格之外,都必須要加「i」。

第三變格法i-stem中性詞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i-s"(中), 主格 ...

mare(海)為例,第三變格法i-stem的中性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三變格法"i-s"(中), 主格 ...

第四變格法(陽/陰)

例詞:
adventusadventūs,到來
domusdomūs,家
exercitusexercitūs,部隊
exitusexitūs,出口
manusmanūs,手
passuspassūs,步伐
pinuspinūs,松樹

第四變格法以「u」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都是「-ūs」。第四變格法的單詞很多都是陽性,但也有不少陰性詞,比如「domus」、「manus」、植物名稱等。

第四變格法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四變格法, 主格 ...

manus(手)為例,第四變格法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四變格法, 主格 ...

第四變格法(中性)

例詞:
cornūcornūs,角
gelūgelūs,霜;嚴寒
genūgenūs,膝
pecūpecūs,牧群
verūverūs,烤肉叉

第四變格法中性詞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四變格法(中), 主格 ...

cornū(角)為例,第四變格法的中性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四變格法(中), 主格 ...

第五變格法

例詞:
aciēsaciēī,直線
diēsdiēī陽/陰,天,日
effigiēseffigiēī,相似;塑像
fidēsfid,信念
meridiēsmeridiēī,中午
rēsr,事物;事件;情況
spēssp,希望

第五變格法以「e」為主要字母,而且它們的單數屬格詞尾都是「-ēī」或「-eī」。幾乎所有屬於第五變格法的單詞都是陰性,只有「diēs」(天)和「meridiēs」(中午)是陽性。

第五變格法的詞尾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五變格法, 主格 ...

diēs(天,日)為例,第五變格法以「-iēs」結尾的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五變格法, 主格 ...

fidēs(信念)為例,第五變格法以「-ēs」結尾的詞變格如下:

更多信息 第五變格法, 主格 ...

不規則名詞變格

拉丁語有一些名詞的變格法稍微有點不規則。以下舉例一些常見的不規則名詞:(不規則的部分用紅色表示)

更多信息 例詞, 詞性 ...

註:「Iuppiter」後來被寫成「Juppiter」,在英文裡就逐漸變成了「Jupiter」。

不完全變化名詞

拉丁語的一些名詞不能完全變格,叫作「不完全變化名詞」。例如「nihil」(虛無;無價值)只能有單數主格和單數賓格,所以「nihilis」、「nihilī」和所有的複數形式都是不存在的。大部分不完全變化名詞都是第三變格法中性,所以它們其實只有一種詞形,因為中性詞的主格和賓格總是一樣的。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不完全變化名詞:
fās,(神聖的)使命, [單主,單賓]
gummī,樹膠,樹脂, [單主,單賓]
instar,相似,同等, [單主,單賓]
mane,凌晨, [單主,單賓]
nefās,罪孽, [單主,單賓]
nihil,虛無;無價值 [單主,單賓]
secus,性, [單主,單賓]

參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