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菲克·哈里里

黎巴嫩第41、43任总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菲克·哈里里
Remove ads

拉菲克·哈里里(阿拉伯語:رفيق بهاءالدين الحريري羅馬化:Rafik Bahaa Edine Hariri,1944年11月1日—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總理。他從政前是黎巴嫩一位白手興家的億萬富豪。他曾兩度擔任黎巴嫩總理

事实速览 拉菲克·哈里里رفيق بهاءالدين الحريري 阿拉伯語:رفيق بهاءالدين الحريري, 黎巴嫩第41、43任總理 ...
Remove ads

被殺

2005年2月14日上午,哈里里在參觀了一家星辰咖啡館(Caféde l'Etoile)約20分鐘後,他乘坐六輛車的車隊離開了咖啡館,然後走了一段秘密路線,在車隊靠近濱海大道時,他的車隊在貝魯特一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聖喬治酒店門外遭到一名叫艾哈邁德·阿布·阿達斯(Ahmad Abu Adas)的自殺式狙擊手駕駛三菱卡車襲擊。他在接近哈里里的車隊時引爆汽車炸彈,導致哈里里連同21名隨行人員被炸死,220人受傷[1]

爆炸發生後,一個自稱為「敘利亞納斯拉與聖戰組織」(The Nasra & Jihad Group in Greater Syria)的組織聲稱對爆炸負責,並表明艾哈邁德是他們在網絡上招募的宗教極端份子。唯國際調查人員稱該組織之前從未在國際平台上出現過,因此質疑該組織是捏造。而國際調查人員之間的共識是,這種暗殺需要國家級的資源才可實行[1]

黎巴嫩安全部隊隨後突襲搜查艾哈邁德的家園,繳獲了11盤錄像帶,55張CD,一張軟盤和一台計算機硬盤。黎巴嫩的相關報告稱,除了據稱在硬盤上發現的數據外,「幾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艾哈邁德·阿布·阿達斯有顛覆性或暴力傾向」,唯黎巴嫩調查當局排除哈里里是被謀殺的可能性,堅稱他是死於恐怖活動的襲擊之下,引起國際調查員質疑黎巴嫩的司法公正[1]

Remove ads

調查

2005年2月25日,負責調查哈里里被謀殺事件的聯合國調查小組在貝魯特宣布開始調查工作。[2]該調查組在3月底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的一份報告中說,黎政府組織的調查沒有按照可以接受的國際標準進行。調查組建議對哈里里遇害案展開獨立的國際調查。4月7日,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595號決議,決定設立一個獨立的國際調查委員會,對哈里里遇害一事展開全面調查。[3]5月13日,聯合國發言人宣布,科菲·安南秘書長已決定任命德國資深檢察官德特勒夫·梅利斯為哈里里遇害案國際調查委員會負責人。[4]

9月3日,負責調查哈里里案的黎巴嫩司法調查法官埃利亞斯·伊德正式宣布拘捕4名參與策劃者:黎巴嫩前安全總局局長賽義德、前國內安全局局長哈吉和黎軍前情報局長阿扎爾以及現任黎共和國衛隊司令哈姆丹。[5]

10月20日,國際獨立調查委員會提交給安南的首份報告說,有證據表明,黎巴嫩和敘利亞兩國的一些高級安全官員與哈里里謀殺案有牽連。[6]12月12日,安理會收到國際調查委員會的第二份報告,報告稱敘利亞在調查過程中未能履行安理會要求其予以充分配合的決議,有故意設置障礙的現象存在。[7]12月底,敘利亞前副總統阿卜杜勒·哈利姆·哈達姆透露,哈里里在遇刺前幾個月曾經受到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威脅。[8]

2006年1月11日,安南任命來自比利時的塞奇·布拉默茨接替梅利斯擔任國際調查委員會負責人。[9]3月29日,安理會通過第1664號決議,要求安南與黎巴嫩政府進行協商,以成立調查哈里里遇害案的國際法庭。[10]9月25日,獨立調查委員會第三份報告稱,哈里里確實死於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但尚不清楚這起襲擊事件的幕後操縱者及襲擊者的動機。[11]12月12日,國際獨立調查委員會遞交的一份報告表示,有證據表明哈里里遇害案與之前發生在黎巴嫩的14起謀殺案有關聯。[12]2007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在黎巴嫩設立國際法庭以審理哈里里遇害案。[13]

2014年1月16日,聯合國黎巴嫩問題法庭檢察官諾曼·法雷爾(Norman Farrell)起訴四名真主黨成員–薩利姆·阿亞什(Salim Ayyash),穆斯塔法·巴德雷丁(Mustafa Badredine),侯賽因·奧涅西(Hussein Onessi)和阿薩德·薩布拉(Assad Sabra)參與哈里里遇害案,唯四人皆缺席審判,這是自紐倫堡審判以來,被控人員首次在國際審判中缺席。真主黨拒絕轉交人員受審,並堅決否認進行襲擊,描述國際審判是美國和以色列企圖使該組織聲名狼藉,國際刑警組織隨着向4人發出了全球通緝令[14]

2020年8月18日,聯合國黎巴嫩問題特別法庭宣布裁決,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薩利姆·阿亞什在2005年暗殺了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罪名成立,其他三名真主黨嫌疑人因證據不足被免除指控。真主黨組織秘書長哈桑·納斯魯拉一再表示,他不會移交任何組織成員。聯合國法院不允許起訴國家,政府或組織,而只能對個人作出判決,因此移交犯人主要取決於真主黨及其盟國控制的黎巴嫩政權[15]

Remove ads

傳言

死因

  • 美國認為哈里里是被敘利亞行刺,並要求成立國際法庭來調查敘利亞。
  • 伊朗的《伊斯蘭共和報》則認為:哈里里謀殺案是由美國與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共同策劃的,他們由於侵略中東的計畫失敗而轉而暗殺哈里里,目的是想嫁禍給敘利亞,顛覆敘利亞政權。[16][17]

身世

哈里里1944年11月1日生於黎巴嫩南部塞達市,在貝魯特以及華盛頓決策圈有關他最流行的傳聞是:哈里里並非是白手起家的富翁,而是沙特阿拉伯王國法赫德國王的私生子,他通過與沙特國王的關係得到沙特王室優待及有力的建築合同而迅速發家。實際上法赫德國王與哈里里的關係的確很親密,哈里里的政治地位也多得到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幫助和鞏固。

家族

  • 巴哈·哈里里英語Bahaa Hariri,長子,美國波士頓大學畢業,為哈里里的商業繼承人,管理家族大多數公司業務。
  • 薩阿德·哈里里,次子,美國喬治敦大學畢業,為哈里里的政治繼承人,2005年議會選舉中,領導反敘聯盟獲得議會128席位中的72席位,控制了黎巴嫩歷史上最多的議會議席。
  • 艾曼·哈里里英語Ayman Hariri,三子。
  • 法赫德·哈里里英語Fahd Hariri,四子。
  • 辛迪·哈里里英語Hind Hariri,獨女,家產14億美元,2006年年僅22歲的她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公布的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