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拜上帝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拜上帝會
Remove ads

拜上帝教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洪秀全在廣東廣州府花縣蓮花塘(今廣州市花都區)所開創的宗教,是在基督教影響下融合了部分中國民間信仰和佛教概念而形成的民間宗教[1],並且衍生出提倡政教合一太平天國

事实速览 拜上帝會, 典籍 ...

與認可一神論的基督教不同,拜上帝教實際是屬於一帝論多神教[2]拜上帝教的崇信對象是包括天父耶火華、天兄耶蘇、天媽及天嫂等等在內的眾神,洪秀全不同意主流基督教關於「三位一體」的觀點,他不認為耶蘇本身就是皇上帝爺火華,故不認為其為三一神的其中一個位格,洪秀全聲稱耶蘇是天父的長子,而自己是天父的次子,楊秀清則被洪秀全認定為天父的第三子,被天父任命為「聖神風」並以「勸慰師」相稱;基督教認為父神是個「靈」,故認為祂是沒有形體的,而拜上帝教認為皇上帝是有形體的[3]

Remove ads

歷史

背景

洪秀全是來自於廣東省花縣客家人,他曾經從傳教士手中接過被用來宣揚耶教教義的小冊子,其中有來自於佛山耶教徒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一書。後來洪秀全開始崇信皇上帝爺火華,並且四處傳教,這個宗教被稱為太平基督教。洪秀全努力地試圖招立信徒,終於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洪秀全在廣東廣州府花縣蓮花塘(今廣州市花都區)成功使李敬芳成為了太平基督教的第一個教徒,隨後其少年時期的同學馮雲山及族弟洪仁玕也加入其中,並且創立了拜上帝教會。

創立

洪秀全曾經鑄造了一把所謂的斬妖劍,並且作詩稱:「天父天兄太平時,保汝處處有飯喫。耕田首先在根苗,殺盡韃子閻羅妖。」又曾作詩稱:「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統樂如何[註 1]。」[4]當時廣西地瘠民貧,連年災荒,飢民處處,馮雲山潛入了位於桂平縣的紫荊山一帶並開始傳教,創立了拜上帝教[5],其早期領導人也有後來成為太平天國東王的楊秀清[6]

興起

隨着拜上帝教的勢力逐漸壯大,洪秀全開始聲稱自己是天父耶火華的次子及天兄耶蘇的弟弟,逐漸偏離其前身的前身太平基督教的立場,太平基督教只崇信皇上帝,而拜上帝教把其教義中皇上帝的眾多妻子及兒女都列為其崇信對象,有意見認為這件事情顯示這個表面上認可一神論的宗教實際上是多神論宗教。

後來,洪秀全從廣東回到廣西,與馮雲山會合,繼續傳播拜上帝教。

起事

公元1850年7月(道光三十年六月),拜上帝教的教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反清起事,後建立太平天國[7],參與起事的教徒約有一萬人。大多數教徒是客家人,但也有一些人是圍頭人苗族人或當地不少民族的族人[8]。教徒的職業背景各異,當中有商人難民農民傭兵秘密社團成員及互保連盟成員[9]。入教者還包括許多土匪,包括由羅大剛所領導的數千個海盜[10]。接受過戰鬥訓練的拜上帝教教徒被認為是新教革命者[11]

金田起義的爆發標誌着太平天國所發起的運動正式開展,這場運動被一些學者稱為發生於十九世紀的「最大的人禍」[12]

教義

關於神偶崇拜的觀點

拜上帝教崇信皇上帝爺火華,並且主張剷除對各個神偶的崇拜等等[13]。拜上帝教認為閻羅妖就是引誘原祖亞坦犯下原罪蛇魔,閻羅妖一詞源於佛教神話中的神靈閻羅王的名字閻魔羅闍,其形象的原型則是基督教神話中的魔王撒但的形象,由於中華民間宗教認為閻魔王掌握所有凡人的生死命數,因此在拜上帝教看來,被認為統掌十八層地獄的閻魔王就是這些宗教所崇拜的假神最重要的代表,故此拜上帝教出於對它們的反對,猛烈地抨擊了這個觀點,其宣稱只有皇上帝才有掌控世人的生死禍福的權力,並且宣稱這些宗教所崇信的閻魔王事實上是古蛇所變為的魔鬼,又宣稱如果人們崇拜閻羅妖 、祂所變為的東海龍妖或其他邪神,死後便會在十八重地獄被其妖徒鬼卒折磨[14]

關於眾神的觀點

拜上帝教宣稱道教所崇信的混元老祖的名字盤古源於坦盤一詞,後者源於原祖亞坦的名字亞盤,拜上帝教認為天父耶火華有形體,它甚至對其外表作出了詳細的描述,在其描述中,天父的外表與中華傳統宗教神話中的神靈的外表很相似,拜上帝教也認為天父耶火華有妻子,即天母,又認為祂有眾多男兒及女兒,這些女兒被認為是洪秀全在天上的妹妹[15],拜上帝教亦認為天兄耶蘇有妻子,即天嫂,並且認為祂有多個子女[14]

值得注意的是,洪秀全不曾聲稱自己是以超自然的方式被生出的[16],拜上帝教只是認為洪秀全是繼天兄耶蘇誕生之後被生出的第二個兒子,而馮雲山及楊秀清分別被視為第三個兒子及第四個兒子[16]韋昌輝蕭朝貴石達開分別被視為第五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及第七個兒子,而洪秀全的兒子被視為天兄耶蘇的侄子[17][18]

拜上帝教接受了傳統基督教所認可的關於神聖的父子情誼英語Divine filiation的説法[19][20]。拜上帝教認為任何人在接受天兄所帶來的救恩之後,都可以被視為天父的子民[16]。然而,洪秀全聲稱天兄耶蘇、他自己及楊秀清是在天地出現之前便已經被天父生出的[15]。洪秀全聲稱只有天父及天兄可以被形容為「聖的」(holy),故此他要求其追隨者不要用這個詞𢑥來形容他[15]

Remove ads

三位分立説

三位一體的字眼雖然在拜上帝教中出現,但事實上拜上帝教信奉的是三位三體,在《欽定前遺詔聖書·約翰上書》第五章批註中說﹕上帝獨一至尊,基督是上帝太子,子由父生,原本一體合一,但父自父,子自子,一而二,二而一也……聖靈東王是上帝愛子,與太兄及朕同一母所生,在未有天地之先者,三位是父子一脈親。[2]洪秀全在其作品中否認耶蘇有神性[21],雖然洪秀全聲稱耶蘇是天父親自生出的兒子[15],但是其聲稱耶蘇自己不是皇上帝,其聲稱耶蘇只是皇上帝的繼承人,洪秀全甚至聲稱耶蘇沒有獨自施行神跡的能力,其聲稱這些神跡都是由天父所施行的[22]在拜上帝教三位三體的理論中,耶穌作為上帝的「太子」,不能和耶和華一起享受至尊之神的待遇,只配受「次尊」,也不能稱「帝」,亦只稱「主」。[2]而聖靈被稱為「聖神風」認為聖靈是天上的風,[23]楊秀清是「聖神風(皇上帝意志的教化者)」和「聖靈(皇上帝的降托者)」。[24]按其所說,楊秀清是聖靈的化身兼「贖病主」,「勸慰師」[2]負責「代天父傳言」「化噁心,永不准妖魔迷。時時看顧,永不准妖魔害」[25]

一帝説

拜上帝教認為世上只有一位皇上帝,因而否認天父與天兄是同一個人物,故認為包括天兄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可以被稱為皇上帝,只有天父可以被稱為皇上帝[13]

關於綜攝此舉的觀點

過去不論是天主教傳教士還是新教傳教士,雖常使用神天上帝等詞𢑥來指稱他們所崇信的惟一真神,但大多都並非真的認為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所崇信的天皇大帝等於這位惟一真神,更不認可中華人對蒼天的崇拜,但拜上帝教把皇上帝等同於唐虞夏商周時期居住在中原的人民所崇信的皇天上帝皇皇帝天,其認為在先秦時期,君王及人民都敬拜神天,但自秦朝時期起,由於帝王沉迷於尋找神仙一事,因此人民被引誘去崇拜鬼神,帝王自己則壟斷了對天帝的崇拜,致使人民喪失了對於萬天之尊的信仰[26],故此拜上帝教認為自身只是在宣揚所謂的目前已經被遺忘的 祖輩對於元始上帝的信仰,正因如此,拜上帝教不認為其核心教義起源於泰西[27]。另外,太平天國常在建築物內放置有着的形象的雕像,當被問到為甚麼拜上帝教一方面反對對龍妖的崇拜 另一方面卻允許有着龍神的形象的雕像被放置 時,洪秀全聲稱神龍妖龍是不同的,而被允許放置的雕像有的是神龍的形象,故沒有問題,這顯示洪秀全等人直到那時仍然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很大影響[14]

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及洪仁玕等人一直對儒家思想懷着不同程度的敬意,太平天國士兵也沒有像對待與道教或佛教有關的建築物那樣到處毀壞與儒教有關的建築物,也不敢破壞與孔子等人有關的牌位,太平天國甚至比大清帝國更加努力維護這些建築物,即使是在對待道教及佛教這一方面上,道教仍能受到某種程度上的包容,佛教則因拜上帝教把閻羅妖的形象視為佛教的象徵一事而為太平天國士兵所痛恨,導致其受到最猛烈的攻擊,洪秀全也因佛教的勢力遠比道教的勢力強大得多一事而更加反對佛教,但即便如此,洪秀全的思想仍有一些與佛教有關的成份,例如洪秀全所提出的關於「本萬殊」的説法其實源自關於「一分殊」的理學理論,而後者源自關於「映萬川」的佛學理論[28]

在後期,洪秀全因形勢改變一事而開始對儒家採取嚴厲的態度,並且試圖從典籍上刪除與儒家思想有關的內容,但在太平天國統治後期,儒教勢力開始抬頭,原本潛藏在鄉間的道教及佛教開始舉辦公開的活動,拜上帝教無法繼續把它們的勢力抑制在鄉間,由於拜上帝教本身在太平天國國內的勢力並不強大,雖然老兵大多信奉拜上帝教,但是新兵普遍都不相信其教義是正確的,拜上帝教難以被推廣至鄉民及士兵當中,許多國民仍然保留了儒道佛三教的習俗,只是其在城內的勢力的冒起暫時被壓制一事迫使他們表面上進行拜上帝教的儀式,因此到了後期,道佛兩教的勢力已經蔓延至統治階級,將領、將士及平民經常參與這些宗教的活動,釋教緇流甚至可以公開地舉行儀式,不少官臣也皈依了佛教,干王洪仁玕對這種情況雖感憤怒,但仍無計可施,就連忠王李秀成也對拜上帝教的教義表現得漠不關心,反而喜歡舉行與道教及佛教有關的儀式,而李秀成所提出的關於與洪秀全下令摧毀眾多神像一事有關的劫數的説法其實源自佛教關於的觀點,可見其深受佛教教義所影響,此外,拜上帝教教內最痛恨佛教的洪秀全聲稱天囯被分為三十三層,又聲稱地獄有十八重之多,他聲稱皇上帝爺火華居住在天囯的第三十三層而楊秀清的魂神居住在第九層,他也曾聲稱自己曾經在夢中砍殺肆虐於三十三重天的妖魔,但在基督教教內根本沒這麼多的等級層次的説法,九重天這個概念源自於中華傳統文化,關於三十三天的説法則源自於佛教的忉利天,天王帝釋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城,共三十三天城而得名,並不是指天的層數。洪秀全將天分為三十三層,反映出洪秀全對佛教「天」的概念的錯誤理解,在佛教中忉利天也不是最高天。總括來説,在反對三教的鬥爭中,勢力根深蒂固的佛教的一些思想仍然通過不同的途徑滲入至拜上帝教的教義中。[28]

與拒絶把中華本土宗教所崇信的玉皇大帝等同於惟一真神的耶教不同,領導拜上帝教的洪秀全沒有把「昊天金闕」視為人們所製造出來的神偶,而是把「昊天金闕玉皇大帝」視為宋徽宗擅自更改皇上帝的稱號一事的產物,故此洪秀全不認為玉皇上帝與皇上帝是兩位不同的人物[29]

Remove ads

關於「約書」的地位的觀點

拜上帝教本以《神天聖書[註 2]為其教義的基礎,但後來由於洋教傳教士以《聖經》為依據,猛烈地抨擊拜上帝教的教義,因此東王楊秀清以《舊遺詔書》及《新遺詔書》的內容有錯處一事為由,宣佈太平天國將會將其分別改篇為《欽定舊遺詔聖書》及《欽定前遺詔聖書》,並且宣稱天王洪秀全所下達的命令的地位高於被稱為「約書」的《神天聖書》的地位[14]

典籍

拜上帝教將構成了基督教聖典《聖經》的《舊約》及《新約》分別修改為《舊遺詔聖書》及《新遺詔聖書》作為其聖典。然而,1854年7月7日,楊秀清以天父的名義宣布:「其舊遺、新遺詔書多有記訛。 … 此書不用出先。 … 有訛當改。」隨即停止了對聖典的刊印,直到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年),才出版經洪秀全修改的、增加洪秀全所作的批註的、原先分別被稱為《舊遺詔聖書》及《新遺詔聖書》的《欽定舊遺詔聖書》及《欽定前遺詔聖書》,在書中,天父耶火華自稱皇帝或者自稱「朕」,在記載了所謂的天兄下凡一事的文獻中,天兄耶蘇也自稱「朕」。

拜上帝教的宗教文獻還有被太平天國認可的、記載了所謂的天父及天兄各自下凡時所作的訓示及指令的《天父聖旨》及《天兄聖旨》。其他文獻包括《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及被稱為天父詩的大量詩辭等等。部份文獻號召人們歸信「皇上帝」(指天父耶火華)、擊滅「閻羅妖」,(指作為滿族人的大清帝國皇帝),並且為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這個理想一事而奮鬥。

儀式及習俗

入教儀式

拜上帝教設有洗禮,但沒有聖餐禮,即使是洗禮,也和基督教所行的不同,其洗禮的儀式是:在神台上置明燈二盞及清茶三杯並有一懺悔狀,上書求洗禮者的姓名,行禮時由各人朗誦,並在火上焚化,使達皇上帝神鑒,並且問:「願不願拜邪神否?願不願行惡事否?願恪守天條否?」各人悔罪立願畢,即下跪,主持人從一大盆清水中取水一杯,灌於受洗者頭頂。同時口頌:「洗淨從前罪惡,除舊生新。」拜上帝教沒有牧師和主教,施洗者通常由軍政首長或宗教官主持[30]

宗教節日

拜上帝教的主要宗教節日有:1、太兄升天節 - 正月十三,洪秀全採用「第四福音」的記載,在《長謝爺哥福久長詔》中,認定「逾越十四升十三」紀念天兄耶穌於逾越節的前一天蒙難而升天。不對天曆和猶太歷公曆予以換算,直接把「太兄升天節」定在天曆的正月十三日。 2、報爺節 - 二月初二,日期與傳統節日「龍抬頭」重合,1837年洪秀全病中經歷「升天異象」,夢中受皇上帝(「天父」)之命下凡「斬蛇妖」(象徵推翻清朝統治)。報爺節的設立即是為了答謝皇上帝派洪秀全執行這一神聖任務。3、 登基節 - 二月二十一,紀念洪秀全登基為天王。4、 爺降節 - 三月初三,紀念楊秀清自稱「天父下凡」的事件。5、東王升天節 - 七月二十七,紀念東王楊秀清被殺的日子,洪秀全將其設為紀念日。6、哥降節 - 九月初九,被用以紀念西王蕭朝貴稱之為「天兄下凡」的事件[31]

習俗

拜上帝教的教徒在有災病或婚喪時需準備牲醴(酒肉)、茶飯、蔬果等祭品並祈求皇上帝保佑他們,例如,災病時需「疏奏」禱告文,焚燒後象徵着將禱告傳達至皇上帝一事,在舉行婚喪儀式時,教徒需獻上牲口(如豬、羊),禮畢後眾人分食祭品。這些活動類似中國祭祖儀式,只是加入了基督教的一些元素,例如在焚燒手寫「悔罪奏章」。太平天國在推行其自創曆法(天曆)後,天曆新年(即天曆正月初一)定都天京(南京)後,每逢天曆新年,軍民需「燃通宵巨燭,放爆竹」浙江嘉興等地,太平軍貼出告示要求百姓按天曆過年,並巡查街道,確保店家燃放爆竹。[32]

宗教界觀點

基督教

有基督教徒認為洪秀全對《聖經》的內容的解釋包含許多主觀成份,他們認為洪秀全因試圖證明自己在宗教信仰方面上所持有的觀點的正確性一事而提出這些説法,以此美化自己在政治方面上所作的決定[33]

學術界觀點

一些學者認為拜上帝教與基督教在教義方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與其視拜上帝教為基督教本地化一事的產物,倒不如視之為與基督教只有表面上的一些相似之處的另一個宗教[14]

影響

太平天國發動起義之後,大清帝國的一些官臣曾經把拜上帝教等同於天主教,例如欽差大臣曾國藩大學士曾在《討粵匪檄》中聲稱:「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 ..... 痛天主教之橫行中原,赫然奮怒以衛吾道者,本部堂禮之幕府。」太平天國滅亡之後,不少儒生及痛恨太平天國的人民,將怨氣發泄在天主教身上,導致後來出現的義和團經常攻擊信奉天主教的教民和破壞教堂,但事實上拜上帝教並不認可天主教信奉者對聖像的敬禮,太平天國士兵更曾多次摧毀被敬奉在天主堂內的聖像,故此拜上帝教在這方面上的立場被認為更加接近反對敬禮聖像的新教的立場。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