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挑戰的手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挑戰的手套》(挪威語:En hanske)是挪威劇作家比昂遜的一部三幕話劇,作於1883年。1903年首演於卑爾根大劇院。劇中女主角思伐法(Svava)發現未婚夫、金融家克利斯登生(Christensen)之子阿爾弗(Alf)隱瞞了婚前性關係,憤而解除婚約。結果遭到老克利斯登生用盡心機的打擊。最後阿爾弗悔悟。劇本討論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問題,當時引發了很大爭議。有吳世良中文譯本,1960年曾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過單行本[1],同年也出版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比昂遜戲劇集》,《挑戰的手套》為該戲劇集收錄的四種戲劇中的一種。[2][3]
情節
上流社會的小姐思伐法投身慈善事業,創立了幼兒園。大金融家克利斯登生之子阿爾弗多次給幼兒園捐款,與思伐法墜入愛河並訂婚。思伐法電報將婚事告知了在科隆的父親李斯(Riis)先生。李斯立即趕回,操辦了盛大的訂婚晚宴,首相等人都前來參加。李斯覺得能攀上國內最大的富豪很有面子,覺得自己能夠搞到一個爵位。一天推銷員卡爾·何夫(Karl Hoff)來到李斯家,他剛剛難產而死的妻子原是克利斯登生家的女傭,他隱約透露阿爾弗便是她原來的情夫。
大夢初醒的思伐法決定和阿爾弗分手,卻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其實,李斯本人也有不忠於婚姻的行為,並因此有把柄捏在克利斯登生手中。李斯太太雖然同情女兒,但勸其隱忍。思伐法不明白母親從前教導她不向任何不潔的東西低頭,如今卻變了,她認為道德問題堅決不能寬容。夫婦兩還請一向受思伐法敬重的諾登醫生(Dr. Nordan)來勸她和解。這時克利斯登生夫婦來訪,克利斯登生認為解除婚約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對本家族的侮辱。阿爾弗也來了,當眾自辯,思伐法生氣的將何夫留下的手套扔到他臉上。
克利斯登生揚言要將李斯家轟出這個城市。諾登醫生隱約透露了李斯的私生活問題,李斯太太最終向女兒說出了實情。思伐法覺得整個世界都不乾淨了。阿爾弗反對父親對思伐法的打壓,他找到思伐法面談重申自己的愛。最後思伐法向他伸出了雙手,給了他一線希望。[4]
Remove ads
評價及反響
劇本以思伐法對婚姻的抗爭,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問題。思伐法在抗爭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盟友,最重要的便是李斯太太,使得劇本擁有了歷史縱向的比較。用情專一的諾登醫生是另一個重要的見證者,思伐法說婚姻是一場「騙局」,而諾登則說它是一場「賭博」。最後思伐法發出吶喊「每個女人都必須靠自己來決定」,李斯太太也不再隱忍。作者從男人特權的「自製」出發,安排了阿爾弗道德覺醒的結局,因此淡化了作品的批判性。[5]
該劇上演後引發了很大爭論,勃蘭兌斯、斯特林堡等人紛紛撰文抨擊。比昂遜赴挪威北部發表了以《一夫一妻制與一夫多妻制》為題的演說,作為回擊,得到了許多人的理解和支持。[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