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挪得之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挪得之地[註 1](希伯來語:אֶרֶץ־נוֹד – ʾereṣ-Nōḏ,英語:Land of Nod),思高本作諾得地方[2],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提及、位於「伊甸東邊的地方」,也是該隱謀害其弟亞伯而被上帝放逐後到達的區域。《創世紀》第4章第16節如此描述:
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1]。
וַיֵּ֥צֵא קַ֖יִן מִלִּפְנֵ֣י יְהוָ֑ה וַיֵּ֥שֶׁב בְּאֶֽרֶץ־נֹ֖וד קִדְמַת־עֵֽדֶן׃

後續的《創世紀》第4章第17節提到該隱在該地安穩下來後,與其妻生下一子以諾,並以後者的名字建立同名之城[3]。在英語中「Nod」有「打瞌睡」之義,因而衍生出雙關性的熟語「Be in the land of nod」(進入夢鄉)[4][5]。
Remove ads
字義
「挪得」(נוד)在希伯來語中是動詞「流浪」(לנדוד)的字根,因此「身處挪得之地」有過著顛沛流離生活之意[6]。德國神學家與希伯來語言學家威廉·蓋森尼厄斯對「挪得」的定義如下[7]:
移動、搖動,此處特指被風吹動的蘆葦(列王紀上 14:15)
從此流浪、逃亡(耶利米書 4:1;創世紀 4:12, 14;詩篇 56:9)
逃離(詩篇 11:1;耶利米書 49:30)
比喻,「所收割的、都飛去了」(以賽亞書 17:11)
就像《創世紀》第4章第1節中該隱的名字含義與「得到」有關那樣,「挪得」一詞可在同章第12中看出與通常被譯作「拿得」的「נָד」十分相像(通用希臘語《七十士譯本》對同一經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翻譯「上帝咒罵該隱理應顫慄」)[8]。在《梵蒂岡專名學》(Onomastica Vaticana)中,「挪得」希臘語譯法為「Ναίν」,可能源自意指「休息、睡眠」的複數「נחים」。無論巧合與否,這譯法皆與英語中的「Nod」雙關詞吻合[5]。
Remove ads
解讀
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其史書《猶太古史》(約93年)中敘述該隱來到挪得之地後在當地建立度量衡制度、劃分地界與修築堅城,但仍持續作奸犯科,訴諸暴力和盜竊[9][10]。
挪得之地據信感受不到上帝的存在、看不見衪的面容。俄利根形容該地是「顫栗之地」,為背棄上帝之人的處境象徵[11]。希波的奧古斯丁則指未皈依大公教會的猶太人有如「挪得之地的子民」,並稱他們是亂源和「世俗的禍根」[12]。其他早期解讀視挪得之地為伊甸園的對立面,比其他人類流放地更其惡劣。在英格蘭傳統中,挪得之地有時被描述為盡是兇禽猛獸的沙漠,或是漆黑一片的無光地帶,甚至是遠離上帝面容的地底[13]。
以挪得之地命名的地方

在英格蘭內有多處以挪得之地命名的地方,其中包括鄰近東約克郡斯伯丁沼地畔霍爾姆、位於3.2公里長的洛克巷(Lock Ln)終端的小村莊(53.8185°N 0.7215°W)[14]和漢普郡黑德利唐的一條私家路(Land of Nod Private Drive,51.1211°N 0.7998°W)[15]。
位於麻薩諸塞州沃本附近的「大田地」(Great Plot)以北(1,214.1公頃)的土地被1640–42年的當地人命名為「挪得之地」。歷史學家與第二任查爾斯頓市長小羅伯特·弗羅辛厄姆在其著作《麻薩諸塞州查爾斯頓的歷史》(The History of Charlestown, Massachusetts)中指出:「這名字可能是在暗示其空曠悽惶的狀況、遠離教儀規範,就如該隱離開主面前後便四處飄蕩一樣」。此外,該地的傳統原住民叫法為「內納薩瓦塔瓦托克茲」(Nena Saawaattawattocks)[16]。緬因州溫德姆也有一條住宅道路名叫挪得之地(43.7506°N 70.3787°W)。
Remove ads
在流行文化之中
第一次有紀錄使用「Be in the land of nod」來形容「睡眠」為1737年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上流賢明的對語全集》[17]。後來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亦在其詩《挪得之地》中(The Land of Nod)使用這一短語,該詩隨後被收錄進《兒童詩園》(1885年)內[18]。在尼爾·舒斯特曼的《殺戒》三部曲(Arc of a Scythe)中,挪得之地被虛構化成對抗刈鐮王國(Scythedom)的失效安全裝置,且在第三集《玄鐘》(The Toll)中發揮關鍵作用[19]。而終極動員令系列則有一個派系被稱作「NOD兄弟會」,由神秘且富魅力的肯恩領導[20]。
Remove ads
註釋與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