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搭槍卡
马拉机枪平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搭槍卡(烏克蘭語:тачанка;俄語:тача́нка;波蘭語:taczanka)指的是是一種後側裝有重機槍的敞篷馬車。一輛搭槍卡可以由兩到四匹馬拉動,需要兩到三名駕駛者(一名司機和一名機槍手)。

詞源以及中譯
Tачанка這個詞的起源有兩種論點。
詞源詞典中寫到,這個詞源自烏克蘭語「нетичанка」,這個詞指的是一種以Neutitschein鎮而(今捷克共和國的新伊欽)命名的馬車。
另一個說法是這個詞源於烏克蘭語:та́чка,直譯:「手推車」,一詞的「可愛叫法」(指小詞)[6][7]
這種車的中文稱呼:搭槍卡(搭載着槍的卡車)則是薛範對Tачанка的音譯和意譯的結合翻譯。[8]


用途和戰鬥

普通的民用馬車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為軍用的「搭槍卡」。這使得搭槍卡在一戰東線戰場非常受歡迎,俄羅斯騎兵中廣泛使用搭槍卡。
搭槍卡的使用量在俄羅斯內戰(1917-1920年代)期間達到頂峰,特別是在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在運動戰非常重要的前線。最多可見到4匹馬並排牽引一輛搭槍卡,它可以輕鬆跟上騎兵部隊並提供機動火力支援。
搭槍卡戰術的核心是利用其速度來奇襲敵人。自十九世紀末以來,歐洲開始嘗試將機槍放在手推車上。但是設計的不完善導致馬車仍然只是運輸武器的一種手段,其原因是機槍通常很重,因此所有操作:拆卸、安裝、抬起都太麻煩了。因此在坦克或汽車加入戰場之前,搭槍卡是唯一一種為笨重的機槍提供高速機動性的方式。[9]馬車會移動機槍平台到有利的射擊位置,然後趁敵人還沒來得及反應就集火射擊。由於機槍安在車的後部,搭槍卡在遭遇突襲和撤退期間也可以對追擊的敵方騎兵提供有效的壓制火力。烏克蘭無政府主義領袖馬赫諾在俄羅斯內戰期間率先使用了搭槍卡。馬赫諾的軍隊很依賴搭槍卡,以至於一位馬赫諾主義者將自己和他的戰友稱為「搭槍卡共和國」。 [9]烏克蘭革命起義軍主要使用搭槍卡對抗敵方騎兵。馬赫諾主義者還使用搭槍卡運輸步兵,從而提高了軍隊的機動性(約100公里每天)。搭槍卡很快就被紅軍使用,瓦西里·伊萬諾維奇·恰巴耶夫就是著名的例子。[10]
1918-1922年,內戰發生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廣闊土地上,騎兵在那裡的大平原上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由於紅軍白軍缺乏堅實的前線,雙方的騎兵編隊能夠進行機動作戰行動。搭槍卡發揮了巨大優勢。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搭槍卡的戰鬥任務範圍顯着擴大。除了對地面目標進行機槍射擊外,搭槍卡還會視情況載上輕防空,為騎兵部隊提供空襲掩護。搭槍卡同時還擔任運輸輕型迫擊炮的任務。在蘇德戰爭期間,搭槍卡被用作機槍運送。搭槍卡還參加了1945年在紅場舉行的遊行。搭槍卡被同時許多軍隊採用,特別是波蘭軍隊在波蘇戰爭期間使用了搭槍卡,朝鮮人民軍到現在仍保有部分搭槍卡。[11][12]
Remove ads
武器標準
搭槍卡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臨時組裝的,只有部分標準化。搭槍卡通常由彈簧馬車製造,簡易版本的搭槍卡會用手推車。[11]在俄羅斯,經常使用馬克沁M1910重機槍。波蘭騎兵經除了使用馬克沁機槍以外 、還會使用霍奇基斯機槍和勃朗寧機槍。
文化影響
俄羅斯內戰期間讚美紅軍的一首歌曲叫做《搭槍卡》。其中幾句歌詞,粗略翻譯如下: [13]

搭槍卡這個名稱也經常出現在蘇聯文學和繪畫作品之中,如《搭槍卡:炮彈爆炸的瞬間》[15],同時在羅斯托夫建設有象徵着搭槍卡的雕塑。[16][17]
蘇聯首都莫斯科於1987年舉辦的十月革命節的閱兵式上有一些搭槍卡通過了紅場。[18]
俄羅斯新研製的無人坦克被命名為「搭槍卡 B」。[19]
在電子遊戲《彩虹六號:圍攻》中,一位主角可以操作一把DP-27輕機槍在搭槍卡上,並且配備了燃燒榴彈發射器。[20]
朝鮮平壤2023年2月8日舉辦的紀念朝鮮人民軍成立75周年及7月25日舉辦的紀念朝鮮戰爭停戰70周年閱兵式上展示了數輛搭槍卡。[21][2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