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支聲音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音樂中,支聲(英語:Heterophony,又譯異音)是一種以單旋律線同時變化為特徵的織體。這種織體可以看成是在單音音樂只有一個基本旋律的基礎上,同時由多個聲部以不同的方式——採用不同的節奏或速度,或者添加各種裝飾音——來演奏同一個旋律。 [1]在系統音樂學中,異音最初作為複音音樂的一個子類別,但現在已被視為單音、複音、主音之外一個獨立的織體類別。
特徵
支聲通常是歐洲以外地區傳統音樂的典型特徵,例如中國傳統音樂、奧斯曼古典音樂、阿拉伯古典音樂、日本雅樂、印度尼西亞的甘美蘭音樂、菲律賓的庫林堂樂團以及泰國傳統音樂。歐洲傳統中也有一些支聲音樂的例子。其中一個例子是來自波斯尼亞南部、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和黑山,被認為是受古代伊利里亞傳統影響的狄那里克「奧伊卡維卡」傳統的不協和支聲音樂。歐洲還存在另一種極具活力的支聲音樂傳統,即外赫布里底群島蓋爾語聖詠。 [2]
大衛·莫頓 (David Morton) 描述了泰國音樂的質感:
泰國音樂是旋律性的、線性的、非和聲的,並且與該流派的所有音樂一樣,其基本組織是水平的......泰國音樂的橫向複合結構由主旋律和其變體同時演奏構成,這些變體以相對較慢或較快的節奏單位進行……單獨的旋律和變體線僅在特定的結構點上以齊音或八度音階的形式出現,不同音高的同時性並不符合西方有組織的和弦進行體系。在音高重合的結構點(齊音或八度音階)之間,每條單獨的旋律線都遵循演奏該樂器的慣用風格。在任何給定中間點的縱向複合結構都沒有固定的進行方式;線性的風格遵循起着調節作用。因此,在結構音高之間的任何一點都可能出現多個音高,這些音高通常會形成高度複雜的同時結構。音樂通過收縮到一個音高,然後擴展到各種各樣的音高,然後再次收縮到另一個結構音高,如此反覆,來「呼吸」。儘管這些結構點之間的音高複合結構在西方聽眾看來可能顯得隨意且無關緊要,但單獨的旋律線卻高度合理且具有線性邏輯性。這些結構點上出現的音高模式是泰國音樂調式的基礎。 [3]
他還建議使用複音分層這一術語,而不是異音:
同時結合一個主旋律及其變體的技巧常常被錯誤地描述為支聲:複音分層似乎是更準確的描述,因為每一個「層」不僅僅是對主旋律的近似,而且還具有獨特的特點和自己的風格[4]
Remove ads
示例
異音在二十世紀之前的西方古典音樂中較為罕見。儘管如此,我們在JS巴赫的作品中仍可以找到異音的例子:

以及莫扎特:

和馬勒:

20世紀,本傑明·布里頓在許多作品中都巧妙地運用了支聲,效果顯著,包括《戰爭安魂曲》的部分內容,尤其是在他創作的三部教堂寓言曲《杓鷸河》 、 《燃燒的熾熱熔爐》和《浪子回頭》中的器樂間奏。彼得·埃文斯對此的解釋是:「布里頓從這組作品中提取出的聲音出乎意料地鮮明,而且很少依賴他熟悉的和聲推進方式,以至於聽眾很容易在樂譜的許多特徵中感受到直接的異域影響。」 其他例子包括皮埃爾·布列茲的《儀式》 、 《回應》和《固定爆炸》 。 [5]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