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改大鳳型航空母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改大鳳型航空母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計劃建造的大鳳號航空母艦的改良型。

概況
改大鳳型是按照「改丸五計劃」打算建造的五艘航空母艦,計劃編號為G15。[1][a]當時的文件中也能見到「130號艦改」的說法,[2]這裡的130號艦指的就是大鳳號。
它和大鳳一樣,是裝甲航空母艦,計劃進行一些小幅改進,包括增設兩座高射炮、加強水下防禦、延長船體和飛行甲板等。[3]:258
搭載的飛機數量與大鳳幾乎相同,為61架,[4]不過這是在搭載像艦上戰鬥機「烈風」、艦上攻擊機「流星」這樣的大型機時的數據。也有資料認為它最多可以搭載75架。
飛行甲板的裝甲部分僅限於前後升降機之間,以及起飛所需的最低限度區域。飛行甲板防護的裝甲厚度和全套動力裝置的規格與大鳳相同。
終止建造
該型艦原計劃在1944年至1945年開工,並在1947年至1948年竣工。然而,為了彌補中途島海戰中航母的損失,日本海軍優先建造工期更短的雲龍級,因此首艦5021號艦的開工時間推遲到了1944年。這樣一來,便能把中途島海戰所汲取的經驗教訓融入設計中,而這些在雲龍級上尚未得到體現。但隨着1943年8月第三次戰備計劃的制定,該型艦5艘全部被取消建造。[2]
在此之後,日本海軍所計劃和設計的航空母艦隻有簡化設計的G18型和由液貨船改裝的特TL型航空母艦。結果,改大鳳型就成了日本海軍最後設計的正統航母。[2]
主要變化
改大鳳型的主要改進包括:[2]
- 水下防禦強化,使其能承受的TNT當量從大鳳號的300kg提升至350kg。
- 高角炮數量從大鳳級相比翔鶴級減少的12門恢復到與翔鶴級相同的16門。
- 飛行甲板上增設電動揚彈機×1、電動魚雷升降筒×2,使飛行甲板上裝填彈藥更方便(傳統航母彈藥只能在彈藥庫升降)。
- 將艦橋向外側移動1米,擴大中央部分的有效飛行甲板寬度。
- 全長增加4米,排水量增加1600噸(主要是島式結構到前部升降機之間延長)。
- 前部升降機前移5米,飛行甲板全長增加,同時裝甲範圍全長也隨之增長。機庫前後擴大,但仍為封閉式。
- 25mm三聯裝機槍增加至22門。
- 飛行甲板木質鋪板部分減少,僅保留裝甲區域,其他部分改為鋼板甲板。
- 各部艦上裝置進行簡化處理。
主要參數
- 正常排水量:35,300噸[5]或35,800噸[7]:269
- 全長:264.5米[5]
- 水線長:257.0米[5]
- 水線寬:28.0米[5]
- 深度(至飛行甲板):22.1米[5]
- 吃水:9.64米[5]
- 飛行甲板:261.5米 × 30.0米,[5]配升降機2座[8]
- 推進:4軸[7]:296
- 主機:艦本式蒸汽渦輪發動機4台[8]
- 鍋爐:Ro號艦本式鍋爐8台[8]
- 輸出功率:160,000馬力[5]
- 最高速度:33.3節[5]
- 燃料:重油5,700噸[5]
- 航程:10,000海里[5]
- 乘員:1,800名[7]:296
- 裝甲[8]
- 飛行甲板:20mm DS鋼(→HT鋼)+75mm CNC鋼
- 舷側:130mm NVNC鋼~55mm CNC鋼
- 甲板:16mm HT鋼+32mm CNC鋼
- 裝備
- 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8座16門[5]
- 三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射機炮22座,共66挺[8][9][b]
- 雷達:二式二號電波探信儀一型2座[10]:102-103
Remove ads
- 常用60架,備用1架[4]
計劃各艦及造船廠
改大鳳型共計劃建造五艘:[3]
- 5023號艦——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
- 5024號艦——橫須賀海軍工廠
- 5025號艦——吳海軍工廠
流行文化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