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散只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散只兀(蒙古語:Салжиуд,羅馬化:Salǰi'ud;波斯語:سالجیوت,羅馬化:Sālǰīūt ,見《集史》),是一個13世紀的蒙古部落,屬尼倫蒙古。漢文史籍如《元史》中作散竹台、珊竹帶、珊竹、山只昆、撒勒只兀惕。
歷史
據《元朝秘史》記載,孛兒帖赤那(蒼狼)的後裔中有位叫朵奔篾兒干的人,其妻為阿蘭豁阿。朵奔篾兒干去世後,阿蘭豁阿感天光受孕,生下不忽・合塔吉、不合禿・撒勒只、孛端察兒三兄弟[1],他們的後裔分別形成合塔斤氏、散只兀氏和孛兒只斤氏[2]。
後來孛兒只斤氏成為蒙古部的統治氏族,其分支乞顏・孛兒只斤氏中崛起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合塔斤氏與散只兀氏作為孛兒只斤氏的近親,在蒙古帝國時期仍被高度認同,史料稱其「與國家(帝室)同源而異流」「祖先與國家同出一源,在臣族中最為高貴」[3]。
12世紀的蒙古部中,合塔斤氏與散只兀氏是強勢氏族,《金史》將其記作「合底忻部」「山只昆部」,稱兩部為北方強族,不附屬於其他勢力,在塔塔兒部與弘吉剌部之間往來,屢次侵擾金朝邊境。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完顏宗浩率軍在忒里葛山擊敗白古帶率領的合塔斤部與胡必剌率領的散只兀部聯軍[4]。
從《金史》記載推測,當時合塔斤氏與散只兀氏的游牧地在呼倫貝爾地區東北、海拉爾河與額爾古納河一帶。這裡是蒙古部發源地,但距以不兒罕・合勒敦為中心的孛兒只斤氏游牧地較遠,可見兩部此時已與孛兒只斤氏關係疏遠[5]。
Remove ads
脫離乞顏・孛兒只斤氏游牧的合塔斤氏與散只兀氏對成吉思汗多有敵意。合塔斤部首領巴忽・搠羅吉(Baqu Čorogi)[6]與散只兀部首領赤兒吉歹・把阿禿兒(Čirgidai Ba'atur)[7]曾聯合泰赤烏部、朵魯班部、塔塔兒部等,擁立札木合為「古兒汗」,與成吉思汗率領的乞顏・孛兒只斤氏對立[8]。 兩部多次與成吉思汗軍隊交戰,最終在乃蠻部戰敗時歸降。但《集史》記載,長期戰爭導致合塔斤氏與散只兀氏大量士兵被殺,倖存者淪為奴婢。成吉思汗還下令「我族不娶彼等之女,亦不將女嫁彼等」[9]。實際上,1206年蒙古帝國建國時,兩部中無人被任命為千戶長。
儘管1206年散只兀部未出現千戶級人物,但此後有若干部眾效力成吉思汗並嶄露頭角:純只海加入成吉思汗怯薛,屢立戰功,後擢升為攻金將領;吾也而,統轄金朝降軍,被任命為千戶長,《元史》為其立傳。
散只兀氏出身重要人物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