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斑鱉屬
鱉科的一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斑鱉屬(學名:Rafetus)也稱斯氏鱉屬[4],是鱉科、鱉亞科下的一屬,由19世紀英國動物學家約翰·愛德華·格雷在1864年以幼發拉底鱉(原名:Testudo euphraticus)為模式種建立[2]。現存兩個物種,即幼發拉底鱉和斑鱉[3],均為生活在亞洲的大型淡水鱉。主要特徵是頭、頸及體背有鮮明的黃斑,第八對肋板退化或缺失,不在中線相連,且腹部僅有兩個較小的胼胝體[4][2]。
Remove ads
系統發生
根據2009年美國學者沃爾特·喬伊斯(英文:Walter G. Joyce)等人聯合發表的論文,斑鱉屬與鱉科其他類群的分化關係如下,符號「†」表示已滅絕:[5]
鱉科 |
| ||||||||||||||||||||||||||||||||||||||||||||||||||||||||||||||||||||||||||||||||||||
Trionychidae |
Remove ads
下屬物種
斑鱉屬現存幼發拉底鱉(Rafetus euphraticus)和斑鱉(R. swinhoei)兩個物種[3]。
幼發拉底鱉也稱幼河斑鱉或西亞斑鱉,產自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水系,種群數量呈大幅下降趨勢,已被IUCN評估為瀕危物種[6]。
斑鱉也稱斯氏鱉,主要產自中國長江下游、太湖及流貫中國和越南的紅河水系,自命名以來一度被誤認為是黿(Pelochelys cantorii)或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的同物異名,直到1987年才被划進斑鱉屬,重新確認為有效物種。因長期未得到關注與保護,斑鱉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接近滅絕的動物之一,被IUCN評估為極危物種[7]。截至2025年8月,世界上已知的活體斑鱉僅剩三隻:一隻飼養於中國蘇州上方山動物園,一隻存活於越南河內同莫湖水庫,另有一隻通過環境DNA檢測認為生活在越南河內宣漢湖。[註 1]
此外,曾生活在河內還劍湖的斑鱉,被部分越南學者認為是一個與斑鱉不同的獨立物種,稱之為還劍鱉。越南學者何廷德於2000年首次將還劍鱉命名為 Rafetus leloii(種名意為「黎利鱉」,源自越南後黎朝開國皇帝黎利向神鱉歸還寶劍的傳說)。然而,還劍鱉的獨立物種地位並未得到學界認可,國際上大多數權威龜鱉類專家都將其視作斑鱉的異名[8]。2016年1月19日,已知的最後一隻還劍鱉被發現死亡[9][10]。
當前歸入斑鱉屬的化石鱉類,僅有一種波希米亞鱉(R. bohemicus;波希米亞為捷克境內的古代地域名),模式標本產自捷克的中新世地層,化石年代約在1597-1365萬年前[1]。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