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圖加特機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圖加特機場(德語:Flughafen Stuttgart,IATA代碼:STR;ICAO代碼:EDDS)是一座位於德國斯圖加特市中心以南約12公里的國際機場,在2000年之前也被稱作斯圖加特-埃希特丁根機場(Flughafen Stuttgart-Echterdingen)。該機場地處費德爾斯塔特和萊費爾登-埃希特丁根小鎮與斯圖加特交界處。這是德國的第七大機場及巴登-符騰堡州最大的機場[1],在2006年共累計服務旅客1010.9425萬人次。
雖然斯圖加特機場是德國唯一一座僅設有單跑道的大型機場,但它卻是德國廉價航空公司德國之翼和TUIfly的樞紐機場,也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停車場管理公司APCOA Parking的全球總部。
2007年的斯圖加特展覽會-這個德國第九大的展覽中心遷到斯圖加特機場旁,藉此提高了機場的形象和加強了對第二條跑道的需求。
2014年7月 15日,斯圖加特機場被命名為曼弗雷德隆美爾機場。這樣做是為了紀念長期擔任監事會主席和斯圖加特市長的工作:曼弗雷德·隆美爾(Manfred Rommel),生於 1928 年,卒於 2013 年)。
斯圖加特機場於 2019 年 12 月 6 日迎來了第 1200 萬位乘客。她乘坐波羅的海航空公司前往里加。在短短一年內,巴登-符騰堡州機場首次有超過 1270 萬乘客起降。儘管到 2019 年底之前往返斯圖加特的航空旅行需求一直在增加,但該機場自 1990 年以來也成功地將其直接排放量減少了 33%。在實現碳中和的道路上,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2]
Remove ads
歷史
斯圖加特機場建於1939年,以取代原有的伯布林根機場。二戰後美國軍方在1945年接管了該機場,美國空軍保留了機場南面的直升機基地,並與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警用直升機大隊共同使用。警用直升機大隊隸屬斯圖加特警察局管轄,共擁有8架裝備先進的直升機,其中6架駐紮在斯圖加特機場,另外兩架則部署在索林根。1948年,斯圖加特機場被交還給德國當局。
斯圖加特機場在二戰後開始進行擴建。跑道於1948年延長至1800米;然後在1961年延長至2250米;最後則是於1996年延長至3345米。
於1938年建成的原始航站樓在2004年被取代,現時機場共擁有4座航站樓,每年最多可接納1200萬旅客。
地面交通
機場北部連接A8高速公路,可以便捷的抵達斯圖加特或直達卡爾斯魯厄、烏爾姆、奧格斯堡和慕尼黑等地。此外機場也鄰近B27聯邦公路,可連接至司徒加特市中心、蒂賓根和羅伊特林根。
斯圖加特機場與旁邊的斯圖加特展覽會共用一座火車站,在此通過斯圖加特輕軌系統的S2線(索恩多夫-斯圖加特-機場/展覽會-菲爾德斯塔特)或S3線(巴克囊-斯圖加特-機場/展覽會)可以在30分鐘內抵達斯圖加特火車總站,有軌電車112路可通往埃斯林根和鄧肯多夫,公共汽車828路則往來於機場與蒂賓根。此外還有機場快巴等各類區域及短途公交系統可選擇。
在一項名為斯圖加特21的斯圖加特至烏爾姆高速鐵路的規劃中,斯圖加特機場新建一座長程火車站已被列入議事日程。
擴張
政治家、城市規劃師及附近居民就斯圖加特機場興建第二條跑道已經爭論了多年。然而,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君特·奧廷格爾在2008年6月25日宣布,由於受到飛機夜間起降限制措施的影響,斯圖加特機場在未來的8至12年將不會興建第二條跑道。[3] [4]
航站樓,航空公司及航點
斯圖加特機場設有三個擁有獨立登機口的航站樓(T1,T3和T4)以及兩個僅用於辦票的航站樓(T0和T2)。
第一航站樓在經過五年的建造後於1991年正式啟用,由來自漢堡GMP建築事務所的著名建築師邁因哈德·馮·格爾坎設計。其在功能布局上也與漢堡機場的第二航站樓類似,[5]目標是建立一個短距離和便捷的方向。[6]該建築物的結構設計被視為成功的,它獲得了1992年的德國鋼鐵建築設計獎。[7]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是屋頂的基本支撐結構,以樹狀進行分行反覆,形成一個對比,靈感來源於巴登-符騰堡州的森林。[5]
第一航站樓被分為5層。最底層為1993年啟用的斯圖加特機場輕軌火車站。第2層為到達層,設有行李提取處及通往禁區接駁巴士的20個登機口。第3層包含了37個辦票櫃檯,4個登機廊橋,以及17個通往登機廊橋和禁區接駁巴士的登機口。第4層及第5層則為購物及餐飲區域。
2007年至2009年期間,該航站樓進行了大面積翻新,採用了與第三航站樓類似的先進的行李處理終端系統,並將機械翻頁航班動態顯示牌也被替換成液晶顯示屏。
該航站樓每年可發送旅客350萬人次,主要提供給漢莎航空及星空聯盟的夥伴航空公司使用。
Remove ads
於1998年開放,設於第一航站樓的西端,籍以疏導繁忙時段人流的瓶頸。[8] 該航站樓設有9個辦票櫃檯,到達及出發服務則需要前往其它航站樓。
第二航站樓為德國之翼的專屬航站樓,共設有9個辦票櫃檯。出發及到達需要前往其它航站樓,相比起第零航站樓,該航站樓在安全區內設有一個通往其它航站樓的直接通道。
目前的第三航站樓建於2000年至2004年,它在建築結構上與早前啟用的第一航站樓類似,[9]並且都由邁因哈德·馮·格爾坎設計。由於在此期間機場功能需求的轉變,該航站樓餐飲和零售設施所占面積的比例要較第一航站樓大。.[5]該航站樓首層劃分有一個190x40米的機場大廳,包含有到達及出發層,以及禁區內的候機休息室和餐廳。與第一航站樓同樣,該航站樓第2層設有旅客抵達設施,以及行李傳送帶及5個通往禁區接駁巴士的登機口;[6] 第3層提供38個辦票櫃檯,以及在其背後的安全檢查區域;這裡還設有購物及餐飲設施,4個登機廊橋,以及19個通往登機廊橋和禁區接駁巴士的登機口。這裡的安檢區域及登機口也可與第二航站樓共享,並可直通第一及第四航站樓。上述的安檢系統也設於第4層和第5層,這兩層還有購物及餐飲區域,以及一個收費的觀景陽台。
該航站樓還有價值10萬歐元的全自動化的行李處理系統,可進行多層行李透視控制,每小時可分揀4800件行李。[5]
該航站樓每年可發送旅客400萬人次,[5]主要提供給TUIfly,神鷹航空 和法國航空等使用。
Remove ads
第四航站樓在2000年4月啟用,這是由一個廢棄的飛機停機庫改建的。該航站樓減輕了第一及第三航站樓的客流壓力,主要為包機航班服務。[10]第2層設有17個辦票櫃檯及附屬的22個通往禁區接駁巴士的登機口。旅客到達通道也設於該層,行李提取則位於第3層。
該航站樓每年可發送旅客約200萬至300萬人次,完全服務於飛往土耳其的航班及勞工包機。
注釋
2020新冠疫情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