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蒂芬·科拜爾 (角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蒂芬·T·莫斯·迪夫·科拜爾博士,牧師大人,D.F.A.,世界重量級冠軍(英語:The Reverend Sir Dr. Stephen T. Mos Def Colbert D.F.A., Heavyweight Champion of the World)[2][3]是由政治諷刺家斯蒂芬·科拜爾所創作的一個虛構人物,他常出現於喜劇中心的系列節目《科拜爾報告》中並也會偶爾出現在CBS電視網的《斯蒂芬·科爾伯特晚間秀》。他被描述成「善意的耳目閉塞的高階笨蛋」[4]和「自大的右派時事評論員」[5];而這個角色的塑造一方面融合了真正的斯蒂芬·科拜爾的生活和興趣,另一方面則是主要戲仿了有線新聞台的名嘴(特別是福斯新聞台的比爾·奧萊利)[6]。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0年7月18日) |
斯蒂芬·科拜爾的首次亮相是在1997年以駐地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喜劇中心的系列節目《每日秀》中,並一直擔任該節目的常駐嘉賓,直至2005年他離開這檔節目並獨自去主持《科拜爾報告》。《科拜爾報告》是一檔依靠個人特點驅動的政治諷刺節目。同時他還參加了許多其他的公開活動,例如2006年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並且還是《我是美國(你也可以是!)》、《我是一個極點(你也可以是!)》、《美國重來:重新成為我們所未擁有的偉大》等書的作者。
科拜爾的表演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時代周刊》的評論家就稱其為「流行文化、電視及其他領域內最偉大的持續表演者之一」[7]。這個角色曾因關於華盛頓紅皮橄欖球隊球隊名與亞洲刻板印象的玩笑而引發了一場全美的大討論,並由此催生了「#CancelColbert」運動[8][9]。
2014年4月23日,科拜爾在《每日秀》上宣布,他很明確地「贏得了一檔電視節目」並且因為他已經實現了目標而不再主持《科拜爾報告》。當真正的斯蒂芬·科拜爾在2015年取代大衛·萊特曼主持CBS電視網的電視節目《晚間秀》後,他宣布不再使用斯蒂芬·科拜爾這個角色[10]。《科拜爾報告》最後一集於2014年12月18日播出[11]。
在《科拜爾報告》結束播出後,斯蒂芬·科拜爾這個角色開始出現在其他媒體上。他在《紙牌屋》第三季「第24章」集中友情客串,該集於2015年2月27日在網飛上架。2015年8月6日的《每日秀》播出由喬恩·斯圖爾特所主持的最終集時,科拜爾也重返了這檔節目。在2016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他客串了《斯蒂芬·科爾伯特晚間秀》中的「關鍵詞(The Wørd)」環節[12]。
Remove ads
誕生與發展
科拜爾首次在主流舞台出場是在黃金時段喜劇小品節目《達那·卡維秀》上。雖然這檔節目在1996年僅僅只播出了7集,但是卻為科拜爾塑造他未來的角色提供了幫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對着攝像機直接表演喜劇。儘管這個策劃沒有播出,但是科拜爾曾經受到《洋蔥報》的啟髮飾演一個擔任新聞主播的冷面笑匠並由此進行了幾段喜劇表演[13]。在接受《紐約郵報》的採訪時,談及《達那·卡維秀》,科拜爾指出「如果你有機會正確地傳達給觀眾,那麼通過看攝像機就可以建立一種特殊的聯繫。」
在表演被取消和,科拜爾在《每日秀》聯合創作者瑪德琳·史密斯伯格(Madeleine Smithberg)的邀請下成為這檔節目的演出人員。而這個機會要得益於科拜爾在《達那·卡維秀》所飾演的那個噁心服務生[14]。
非虛構元素
頭銜和榮譽
角色傳記
競選美國總統
角色性格
2009年訪問巴格達
其他出演經歷
相關條目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諷刺家科拜爾競選美國總統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科拜爾不承認南卡州的投票
- 科拜爾報告的文化影響
- 泰克·傑森
- 沃利·喬治
- 誰造就了哈克比?
- 科拜爾報告角色列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