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施國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施國義(1719年1月20日—1769年3月29日),譜名粹厚,字質宜,是施士安次子,後過繼給施士安之弟施士晟[1]。曾繼承生父拓墾彰化縣半線保新埔莊之事業,後又在最晚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左右奉官府之命開墾沙連保位在今南投縣鹿谷鄉一帶的土地,但在沙連保他並不直接招佃戶承墾,而是由第二級墾戶如許廷瑄(許萬青)家族來招佃戶[1]。
除此之外,施國義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遷建臺灣縣署時捐款一百兩以上,由布政司會同按察司臺灣道聯銜給匾,而施家中其叔父施士齡、施士膺亦有捐款[1]。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彰化知縣胡邦翰倡議官紳捐款設立照顧貧苦無依者的留養局時,施國義亦響應,捐款七十四元[1]。
而施國義亦參與乾隆十四年(1749年)立「興修瀨道功德碑記」與乾隆三十年(1765年)「大老爺蔣重修德安橋碑記」[註 2]的立碑事宜[1]。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