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位置籃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無位置籃球(英語:Positionless Basketball),部分陣容被稱之為「小球(英語:Small ball)」,是2010年之後NBA流行的籃球陣容布局,由唐·尼爾森、帕特·萊利等人提出[1][2]。強調模糊傳統籃球位置之間的界限,尤其是傳統中鋒的重要性被大幅弱化,要求球員培養廣泛的技能,對投籃能力的要求更為突出[3]。
歷史
1984年NBA季後賽中,密爾沃基雄鹿主教練唐·尼爾森由於小阿奇博爾德受傷而使用馬奎斯·約翰遜擔任控球前鋒。後來,尼爾森讓射手克里斯·穆林擔任大前鋒,羅德·希金斯擔任中鋒。尼爾森的設想是讓五名球員在球場上各司其職,可以互換位置[1]。
魔術師約翰遜被認為是NBA第一位擁有無位置籃球特質的前鋒身材球員,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位「控球前鋒」。之後的斯科蒂·皮蓬、格蘭特·希爾、拉馬爾·奧多姆、肖恩·馬里昂和安德烈·伊戈達拉也被認為是中間人(英語:tweener)[4]。在無位置籃球取得成功之前,「tweener」作為NBA選秀常用詞彙,用來形容在體型和打法上在兩個位置之間的球員,通常帶有負面含義[5][6]。
邁克·德安東尼執教時期的菲尼克斯太陽隊的跑轟戰術也被認為是無位置籃球陣容的雛形,馬里昂在這個陣容里擔當小球陣容的大前鋒[4]。
Remove ads
2010年組建的邁阿密熱火三巨頭陣容被認為是第一支實現使用無位置籃球陣容取得成功的球隊,熱火主教練埃里克·斯波爾斯特拉組建了一支可互換球員位置的陣容[4],尤其在進攻端幾乎沒有位置分別[7]。2011年NBA總決賽失利後,克里斯·波什開始訓練自己的三分能力[8],波什認為熱火的無位置籃球是「將傳統球員放在下一個位置」[1],他在2011-12賽季開始擔綱熱火隊的五號位角色,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前鋒開始占據五號位的開始,而傳統意義的中鋒如布魯克·洛佩茲的轉向方式是拉開空間並比以往投出更多的三分球[9]。勒布朗·詹姆斯開始擔綱邁阿密熱火的控球前鋒,並與肖恩·巴蒂爾共同擔綱前鋒[1][10]。2012年7月,帕特·萊利正式提出無位置籃球的概念,並認為大前鋒這個位置正在變得可有可無[11]。
2014-15賽季開始,史蒂夫·科爾執教的金州勇士隊的「死亡五小(英語:Death Lineup)」將無位置籃球推向了更高的水平[4]。勇士隊完全顛覆了傳統的中鋒,核心陣容沒有大個子球員,而是依靠身材矮小的德雷蒙德·格林來擔任中鋒[4]。格林擁有出色的戰術素養[12],並且可以防守場上的每一個位置[13]。斯蒂芬·庫里在傳統上是控球後衛,但他也可以像克雷·湯普森、凱文·杜蘭特、安德烈·伊戈達拉和德雷蒙德·格林一樣,憑藉自己的得分能力輕鬆地打無球戰術[14]。
2017-18賽季,休斯頓火箭總經理達雷爾·莫雷組成了以克里斯·保羅、詹姆斯·哈登、特雷沃·阿里扎、盧克·巴莫特、PJ·塔克、埃里克·戈登等人為首的「五小」陣容,這是NBA歷史第一支三分球命中率超過50%的球隊,莫雷提出了被稱為「魔球(英語:moreyball)」的出手戰術,球隊的投籃幾乎全是籃下和三分線外的[15][16]。但在2018年NBA西部決賽對陣金州勇士取得3-2的領先後,球隊雙核之一克里斯·保羅傷退,火箭隊在第六場與第七場遭遇兩連敗[17]。在第七場,第三節的火箭隊三分球命中率為14投0中,在第四節的三分球命中率為7投1中,而唯一的三分球是在火箭隊已落後13分時投中的,火箭隊連續27次三分球未進,創造了NBA季後賽紀錄[18]。
Remove ads
2016年NBA總決賽,克利夫蘭騎士主教練泰倫·盧主動變陣和改變戰術,在勒布朗·詹姆斯身邊設置四位精英三分射手,並讓勒布朗·詹姆斯與凱里·歐文雙核進行單打和運用擋拆戰術利用體型或速度優勢以尋找錯位進攻[19][20][21]。當勇士「死亡五小」陣容在場時,騎士隊會讓理查德·傑弗森或伊曼·香珀特代替凱文·樂福以避免勇士隊的側翼球員試圖通過靈活性錯位進攻樂福[22]。而詹姆斯則通過兩次、三次甚至四次掩護,對庫里進行進攻,勇士隊不得不在一些回合對詹姆斯進行雙人包夾[22]。這種戰術在中文球評界被總結為「一星四射」或「詹姆斯體系」,這一戰術要求一個核心球員在進攻端作為控球手時同時有四個擁有三分能力的隊友,這個控球手的進攻威脅能夠吸引到對手的包夾,通過出色的傳球能力將球傳給擁有空位的隊友[23]。
2021年NBA總決賽,密爾沃基雄鹿以揚尼斯·阿德托昆博為核心球員的「一星四射」陣容奪得NBA總冠軍[24][25]。
Remove ads
2017年,時任波士頓凱爾特人主教練布拉德·史蒂文斯提出「現在可能就只有三個位置了,你要麼是控球手,要麼是側翼,要麼是大個子。[26]」擁有傑森·塔圖姆、杰倫·布朗、艾爾·霍福德等球員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正在演變成一支無位置籃球球隊,凱爾特人隊對無位置籃球的理解與勇士隊截然相反,凱爾特人隊尋求在每個位置上都使用身高臂長而技術嫻熟、能力全面的球員[27]。2023年,擔任凱爾特人籃球運營總裁的史蒂文斯對凱爾特人陣容進行了大換血,組成了傑森·塔圖姆、杰倫·布朗、德里克·懷特、朱·霍勒迪和克里斯塔普斯·波爾津吉斯或艾爾·霍福德的「五外」陣容,實現了在場上部署五名能夠創造機會、投三分球並高水平防守的球員[28][29],這個陣容獲得了2024年NBA總冠軍。
位置
無位置籃球並非完全抹除陣容的位置分別,而是將司職模糊化[3],控球後衛和得分後衛、小前鋒和大前鋒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熱火三巨頭時期,斯波爾斯特拉根據球員的優勢而不是他們的位置來制定戰術[30]。金州勇士隊推廣了這種方法,證明了速度、空間和投籃在許多情況下比身高更重要[31]。
史蒂文斯認為籃球變成了三個位置:控球手、側翼、內線[26],但即使以這三個位置分別,位置仍然是模糊化的,在進攻與防守中,同一個球員可能也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熱火隊中鋒克里斯·波什作為內線在進攻端承擔了側翼的角色[9],之後的丹佛掘金隊中鋒尼古拉·約基奇作為內線在進攻端也擔任了控球手的角色[31]。
在無位置籃球中,傳統意義上的中間人被認為更有利於球隊的進攻與防守[32]。中間人常見的類型是可以在兩個後衛位置之間輪換的球員,或者身材高大、反應敏捷、能打兩個前鋒位置的球員[33]。
傳統的五號位一般都是由隊中最高的中鋒擔任,強調在籃下積極強攻並爭奪進攻籃板球,大多數傳統中鋒不會拉開空間[34]。而無位置籃球的陣容中,要求中鋒也可以投三分球、突破上籃,並防守多個位置[13]。
在傳統籃球的司職中,對大前鋒並沒有三分能力的要求,而是要求球員保護籃筐、搶籃板並在籃筐附近得分[35],只有少數的如德克·諾維斯基的空間型四號位擁有突出的三分能力[36][37]。而在無位置籃球陣容中,傳統大前鋒基本上已經消失,擁有小前鋒身材的側翼球員更多的占據了四號位[32][38]。
傳統的得分後衛和小前鋒一直就存在着一些重疊性,很多小前鋒同樣可以擔任得分後衛的角色,在無位置籃球戰術中,除了純粹的小個子後衛身材的球員之外,得分後衛與小前鋒的位置更加模糊的統一為側翼球員,幾乎已經沒有分別[39]。側翼球員既能打出高水平、可換防的防守,又能投三分球,防守靈活性是高大攻守兼備的側翼球員的價值,能夠創造投籃機會並在多個位置上進行嚴密外線防守的側翼球員兼具兩者的優點[40]。
無位置籃球戰術中,傳統控球後衛的作用並不突出,「死亡五小」時期的金州勇士首發球員都可以投籃和控球[41]。之後的其它球隊也出現了更具有傳統小前鋒身材的拉梅洛·鮑爾、本·西蒙斯等控球後衛,在高位擋拆戰術中,擁有一名高大的控球手,能夠越過防守隊員的防守範圍進行跨場傳球,還能一對一地壓制身材較小的傳統控球後衛[38]。
Remove ads
知名陣容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