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漢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漢詩是指由日本詩人用漢語、舊體詩和中國古典詩詞體裁寫成的日本詩[1]。日本是中國以外漢詩文化最為發達的國家[2]。流傳到日本的中國古典詩詞也被視為漢詩的一部分。從古至今日本漢詩詩人已累計數千人,日本漢詩作品達數十萬首。[3]
歷史
日本漢詩的創作從天智天皇時代開始。不過受壬申之亂影響,這個時代創作的漢詩大多沒有流傳下來。漢詩是日本平安時代時期初期日本貴族中最流行的詩,貴族也是當時日本漢詩的創作主體。已知日本最早的漢詩集是751年編成的懷風藻。 [4] 在古今和歌集出版之前,漢詩實際上地位比和歌更高。
詩經以及白居易等中國詩人影響了平安時代的日本漢詩詩人。日本人在會見當時的唐朝外交官時,都用漢語與他們交流。有些人還到唐朝留學,師從李白、杜甫等中國詩人。平安時代的漢詩詩人有會說流利漢語的空海、沒有在唐朝留學但通曉漢語的菅原道真等。嵯峨天皇也是一位漢詩詩人。進入江戶時代以後,漢詩創作主體以庶民為主。[5] 2003年3月,全日本漢詩聯盟成立。該組織以推動日本漢詩研究、創作、普及為宗旨。 其機關雜誌為《扶桑風韻》[6]。
不過在古代,流入中國的日本漢詩極少,中國人對日本漢詩一度長期缺乏關注。俞樾曾編選日本漢詩集《東瀛詩選》四十卷,共五千餘首。1980年代後,中國開始研究日本漢詩。[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