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海極地氣團輻合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海極地氣團輻合帶(日語:日本海寒帯気団収束帯,英語:Japan sea Polar air mass Convergence Zone,縮寫:JPCZ)是一條在日本海冬季形成的輻合帶[注 1],長度約1000公里,此現象由日本氣象學家淺井冨雄所提出[2]。
形成及發展
當日本海一帶受冷氣團籠罩時,同時接受對馬暖流的供熱以形成大氣混合層[注 3],從中形成並發展出積雲[4]。西北季風受長白山及周圍山脈等地形因素而路徑一分為二,氣流於位處背風面的日本海再次匯聚,就此形成狹長的輻合帶[4][5][6],此時由積雲所排列之雲街[注 4]不以平行排列而出現交匯,促使「日本海極地氣團輻合帶」形成[11][12]。
系統位置與影響
由於氣流匯聚時行經日本海,配合低溫促使水氣凝結成雲,一般而言,雪雲通常是在寒風抵達日本西岸時受地形作用而出現,倘若日本海極地氣團輻合帶開始發展,其將於雪雲出現後籠罩日本本土,近岸平地之降雪量亦會因此增加[13],這通常是日本海沿岸一帶出現大雪的主因[5]。而日本海極地氣團輻合帶並無固定位置,而是隨大氣配置、氣流源地、雲流位置等因素採東西向移動[13],南北向可延伸至山陰地方,而東西向則可延伸至北陸地方[14]。若西北季風再受本州中部山區的地形影響,對流雲甚至可於關東地方沿海至靜岡縣東部一帶發展[15]。
根據2006年至2015年凡十年來,12月至2月在日本海中部及西部海域之各大氣分層氣象數據顯示,氣流輻合可自地表至900百帕高度面。1月的輻合帶位置略為西南,籠罩範圍相當於朝鮮半島、近畿地方北部及山陰地方,而2月輻合帶的活躍狀況並不明顯。此外,950百帕高度面的氣象數據表明,12月的西北季風在800百帕高度面氣流呈偏西分量,而1月在900百帕則呈偏北分量,2月季風則明顯減弱,這被認為是1月的輻合帶位置較12月偏南的原因[14]。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釋義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