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農林水產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農林水產業
Remove ads

農林水產業跟礦業英語Mining in Japan合稱日本的第一產業,它們合共只佔國民生產毛額的1.3%。日本的土地面積只有20%適宜耕種,政府對農業有高額補貼。

Thumb
日本農業產值發展(1961年 - 2015年)
Thumb
千葉縣的農田
Thumb
稻田

於1940年代以前,農林水產業曾經是日本經濟最重要的一環。隨着其他產業的興起,農林水產業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在19世紀後期(明治時期),從事農林水產業的人口佔全國勞動力的80%。

農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農業依然是日本最大的產業,佔整體勞動力的50%。它逐步於1965年跌至23.5%,於1977年跌至11.9%,並於1988年跌至7.2%。農夫的平均年齡為51歲,較整體產業工人的平均年齡大12年。傳統上女性務農的人數比男性為多[1]。據2011年政府資訊顯示,新成立的農業綜合企業中超過四分之三的領導人為女性[2]

更多信息 全國總計, 88,938 ...
更多信息 種植總面積, 4,020,000 ...
Remove ads

土地短缺

1988年, 日本耕地的總面積為49,000 km2(4,900,000 ha),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3.2%。當中佔地最廣的為稻田。非稻田的耕地多為梯田或斜坡,會在秋季種植小麥或大麥,在夏季種植番薯、蔬菜及旱稻間作英語Intercropping的做法非常普遍,譬如會輪流種植豆類豌豆等作物。

氣候變化的影響

溫度持續變暖,降雨減少,熱浪加劇,旱災及其他極端天氣都對食物生產有着負面的影響,而且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尤甚[6]。加強灌溉亦會對水資源做成相當壓力[6]

畜牧業

日本對牛肉的需求自1900年代開始增加,農夫因為追求更大利潤,從牛奶生產轉至飼養高級和牛的例子屢見不鮮。話雖如此,畜牧業在日本經濟依然佔比甚輕。在1980年代,牛肉的生產只能滿足本土需求的2%。

林業

日本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積為森林,當中40%為植林雪松和柏樹都是常見的品種。它們大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種植,主要為日本戰後經濟快速增長提供建築材料。及後,因為進口木材價格相對便宜,以及其他建築材料如鋼筋混凝土的普及,導致大量林木沒有被砍伐。時至今日,部分植林已經生長得過度茂盛,而需要人工修剪。

在2015年,日本林業年生產2.005千萬立方米的木材,市值4.363千億日圓,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04%[7]

漁業

1973年能源危機,日本的深海捕魚開始萎縮,1980年代的平均魚獲為2百萬噸。至1980年代後期,離岸的水產養殖佔整體魚獲的50%。

參考

相關條目

伸延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