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照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照縣,中國山東省舊縣名。金朝大定年間,升莒縣日照鎮為日照縣[1]。1980年代,因日照港的建設,使城市地位提及[2]。1985年,改設縣級日照市。1989年,升為地級日照市。日照縣原轄區又設為東港區[1]和嵐山區。

歷史沿革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始有日照之名[1]。日後,金朝狀元張行簡認為,原因此處是「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明朝嘉靖《青州府志》記載,「以瀕海日出處故名」。清朝康熙十一年《日照縣誌》記載,取自「日出初光先照」之意[3]。金朝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升日照鎮為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縣治在今日照城。元朝、明朝,日照縣仍屬莒州[1]。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為防倭寇,在日照縣南境置安東衛[1]。另有備御千戶所,即「石臼所」。清朝初年,沿襲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升莒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沂州府,降莒州為散州,日照縣屬沂州府[1]。光緒年間《日照縣誌》記載,日照縣境內「江淮紅粟達神京,轉運都由石臼行」,「石臼」即「石臼所」所在[2]。
中華民國建立後,全國廢府。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日照縣隸屬膠東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冬,改屬琅琊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撤道制,直屬於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期間,1940年2月[1](或稱3月[4]),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編撰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中,日照縣為2等縣,縣域面積約為2386.75平方公里,人口497523人[5]:124。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日照縣,先後隸屬濱海行署、濱海專署和三專署[4]。
1950年,日照縣劃歸沂水專區。1953年8月,劃歸膠州專區。1956年5月,改屬臨沂專區[1]。1970年代,中國政府為適應煤炭出口需要,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適合國際遠洋散貨船舶大型化要求,決定在魯南蘇北沿海選址建設深水大港。日照縣的石臼所、嵐山頭和連雲港成為三處備選港址。最終選擇縣南的石臼所建設深水港——石臼港(後稱日照港)。1982年2月,石臼港煤碼頭一期主體工程正式動工。石臼港的建設深刻了影響了日照縣的發展[2]。
1985年1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向中國國務院提出,《關於撤銷日照縣建立的請示》。3月22日,國務院下發(85)國函字43號,同意撤銷日照縣和石臼港辦事處,設立縣級日照市,以原日照市和石臼港辦事處的行政區為日照市的行政區域,日照市(政府)駐石臼所[6]。新設日照市仍屬臨沂地區[1]。
1989年6月,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992年12月,日照市設區帶縣,以原縣級日照市的行政區域設立東港區,原屬臨沂地區的莒縣和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1]。2004年,從東港區劃出嵐山區。
Remove ads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