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原為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大廈,又被稱為綠瓦大樓[1],位於今中國上海市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上海體育大學內。大樓於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作為當時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官員的辦公大樓使用。後來成為上海體育學院的辦公樓[2],並於2017年至2019年對其修繕,之後重新對外開放。
建設
1929年7月,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第123次會議通過了劃定上海市區東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閘殷路以南,淞滬路以東及周南十圖,衣五圖以西的土地約7,000餘畝,作為新上海市中心區域。該計劃後來被稱為《大上海計劃》。
在《大上海計劃》中劃定市政府權力機關所在地是市中心區的主區,並着手開始新市政府大樓的建設。而為了適宜的建築形象,1929年10月1日,市政府決定公開徵集設計圖案,並懸賞3,000元。1930年2月,獲獎圖案正式揭曉。市政府以此為範本,取其所長並設計了新的方案。1931年6月,正式開工。
1932年1月中旬,工程即將竣工之時。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進攻上海,在五角場、江灣至閘北地區都處於戰爭區域,工程被迫停工。1932年3月,停戰。該工程又立即於7月重新開工,終於在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同時大樓北側的孫中山銅像也同時建成。[3]
使用
1934年元旦,上海市市長吳鐵城率領上海市政府及所屬各局遷入市政府新廈[3]。
淞滬會戰後被日軍所占。大樓北面的孫中山銅像被日軍拆下。汪精衛政權的上海市政府於1939年由浦東遷至此。1941年,日軍占領上海租界,汪精衛政權的上海市政府遷往原租界。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的上海市政府也沒有再搬回來而是同樣選擇遷入原上海租界。上海體育學院成立後,大樓成為上海體育學院的行政樓。[4]
1989年9月列入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
簡介
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共占地8,928平方米,在《大上海計劃》中居於三民路、五權路、世界路、大同路4條幹道的交匯處。
大廈高四層,入口處在第一層,十字形穿堂,有前後東西四門,寬大扶梯兩處和電梯兩座,直達4樓。底樓有設傳達室、保險庫、接待室、食堂和廚房;2樓為大禮堂、圖書室、會議室;3樓中部為市長和高級職員辦公室,兩側為各科室辦公室;4樓為公役休息處、儲藏室、檔案室和電話總機房。
大樓各室裝有防暑扇119隻,禦寒用的熱水管道逾9,000平方米,保證了當戶外溫度為0度時,室內可達22度。各樓還均設廁所、盥洗間與消防設備。
圖片集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