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刀
Remove ads

明刀,或稱易刀明字刀,中國先秦時期鑄行於燕國齊國的一類刀幣,刀幣正面有「」或「」之類的字符,錢文的釋讀有多種說法,有「明」、「易」、「匽」等。明刀是最為常見的刀幣種類。[1]

Thumb
弧折燕明刀,拍攝於中國錢幣博物館

面文釋讀

明刀面文「」的釋讀在清代以來未成定論,是刀幣研究中的熱門、難點問題之一。清代釋讀主要有「明」、「莒」、「泉」等,民國之後,又有「易」、「盟」、「召」、「匽」、「邑」、「眼」等釋讀,其中以釋「明」和釋「匽」影響最大。[2]:4

康熙年間,朱楓《古金待問錄》中考釋為「莒」字,認為這個面文是指莒縣乾隆末年畢沅阮元山左金石志》中收錄了燕齊兩國明刀27枚,也將錢文釋為「莒」。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初尚齡吉金所見錄》,將刀幣的年代考定為春秋戰國時期,且詳細記載了燕明刀的出土地域。同治三年(1864年),李佐賢古泉匯》收錄了明刀、齊大刀等705枚刀幣,將面文釋為「明」,並認為明刀為趙國貨幣。同治年間,王錫棨泉貨匯考》中收錄明字刀150品,將其定為燕國貨幣,認為是燕國平明邑所鑄。[2]:1-4

1940年5月,中國泉幣學社成立,並創辦了《泉幣》雜誌,至1945年9月停刊,發表了多篇關於明刀的論文。1959年,《文物》雜誌刊載的鄭家相論文中提出根據《說文》「日月為易,像陰陽也」,明刀的錢文「」應該釋讀為「易」[3],但同期刊載的陳鐵卿論文中則否定了這一釋讀[4]文革期間,中國大陸的錢幣學研究基本處於停頓狀態。文革結束後,錢幣研究復甦,石永士王素芳李學勤等人的多篇關於明刀的研究論文相繼發表。[2]:4-5

更多信息 釋讀, 學者 ...
Remove ads

鑄行年代

對於燕明刀的鑄行年代,多認為是在戰國時期,但也有石永士、王素芳等學者認為其鑄行上限在春秋晚期。雖然對於燕明刀的鑄行年代仍有分歧,但錢幣學界對於弧折明刀的鑄行早於磬折明刀,而磬折明刀鑄行於戰國晚期則基本取得了共識。[2]:14

對於齊明刀的鑄行年代,多認為是在戰國晚期,燕國大將樂毅攻伐齊國,占領了齊國大量城邑後鑄造的,在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間。但石永士、王素芳等學者認為齊明刀始鑄年代與燕明刀相近,上限在春秋晚期,下限在戰國早期;張馳則認為齊明刀最早出現於戰國中期初年。[2]:14

圖集

Thumb
磬折燕明刀
Thumb
齊明刀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