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大前車站
铁路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大前站(日語:明大前駅/めいだいまええき Meidaimae eki */?)是位於日本東京都世田谷區松原二丁目,屬於京王電鐵的鐵路車站。
Remove ads
概要
本站是京王線、井之頭線的主要車站,全列車停車。京王線與井之頭線在本站立體交匯。
2007年5月24日,車站大樓frente明大前開幕。在此之前的3月31日,井之頭線下行月台出站專用剪票口frente口啟用。frente明大前有部分店鋪在井之頭線下行月台。工程開始前,月台旁有個稱作「無事湖」的水池。
歷史
明大前站(松原站)原本是東京山手急行電鐵的第二山手線構想中,預定與山手急行交差的車站。也因如此,於車站吉祥寺端,橫跨玉川上水的水道橋預留了雙複線鐵路(帝都電鐵的井之頭線、山手急行等4線)架設空間。這是終未實現的山手急行唯一遺留下的痕跡。另外月台澀谷端原本預留與京王線做4線立體交匯的空間,最後被挪用為電梯設置空間。
- 1913年(大正2年)4月15日:隸屬於京王電氣軌道的車站,以火藥庫前站之名開業。
- 1917年(大正6年):改名松原站。
- 1935年(昭和10年)2月8日:改名明大前站。
- 1944年(昭和19年)5月31日:與東京急行電鐵(大東急)合併。成為該公司京王線的車站。
- 1948年(昭和23年)6月1日:從東急分離,成立京王帝都電鐵,成為該公司的車站。
- 2001年(平成13年)3月27日:修訂列車營運表新設置了準特急列車,並停靠此站。
- 2013年(平成25年)2月22日:引入車站編號KO06。
- 2014年(平成26年)2月28日:立體化工程開工[1]。
- 2020年(令和2年)2月27日:定期卷售票處結業[2]。
- 2021年(令和3年)10月30日:節假日新增京王Liner和Mt.TAKAO號列車上下車服務[3]。
- 2022年(令和4年)3月12日:時刻表修訂,準特急以併入特急的形式廢止。另外,本站成為「京王Liner」全日停靠的車站[4][5]。
- 1933年(昭和8年)8月1日:隸屬於帝都電鐵的車站,以西松原站之名開始營運。
- 1935年(昭和10年)2月8日:改名為明大前站。
- 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與小田原急行鐵道合併,成為該公司帝都線的車站。
- 1942年(昭和17年)5月1日:小田急電鐵與東京急行電鐵(大東急)合併。
- 1948年(昭和23年)6月1日:從東急分離,成立京王帝都電鐵,成為該公司井之頭線的車站。
- 2005年(平成17年)11月:井之頭線下行線月台零售店因改建而關閉。
- 2007年(平成19年)5月24日:車站大樓「Frente明大前」開幕。與井之頭線下行線月台相接。
- 2013年(平成25年)2月22日:引入車站編號IN08。
- 2016年(平成28年)12月:吉祥寺側新設渡線的工程開工。
- 2017年(平成29年):渡線新增工程完工。
- 2020年(令和2年)2月27日:定期卷售票處結業[2]。
在1935年,隨著明治大學預科(當時)遷移至車站附近,車站也改名為「明大前」(明治大學前)。站名由來的明治大學和泉校舍立於甲州街道北側,人文、社會科學系學部的1、2年級生[6]在此校區就讀。
此外,開業當時「火藥庫前」令人感到沈重的站名,其典故來自甲州街道(國道20號)沿路一代曾經是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的煙硝藏(鐵砲、火藥的儲藏設施)。當時周邊地區為了預防野火、火災發生而禁止狩獵。到了明治時代,火藥庫被陸軍接管後並未被經常使用。其後關東大地震之際,受災的築地本願寺墓地遷移至當地,現在成為了築地本願寺和田堀廟所。
車站構造
車站建築構造為地下1層、地上2層。車站出入閘口位於地面1樓,2樓為京王線月台,地下1樓則為井之頭線月台。兩條線路皆為相對式月台2面2線的配置。
早晚的通勤尖峰時段時,車站內的通道及井之頭線部分的上行線月台的幅面狹窄,加上乘車人潮密集之故,轉車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此外,京王線、井之頭線的上行電車乘客多且人潮不斷,故使用了團子式運行(將列車進站時間間隔縮短至猶如日式丸子串一般緊密。進站列車提早至站外等候,當前一輛班列車離站後迅速補上用以消化人潮的機制)。
井之頭線下行線月台 - 閘口內中央通道,以及井之頭線上行線月台 - 京王線上行線月台之間設有電扶梯。而電扶梯設有井之頭線下行線月台 - 閘口內中央通道、京王線下行線月台 - 閘口內中央通道、井之頭線上行線月台 - 閘口內中央通道 - 京王線上行線月台等三座。
洗手間設置於車站1樓閘口內,同時基於通用設計的概念也設有無障礙洗手間。
2007年3月31日於井之頭線下行線月台中央開設新的出站專用閘口frente口(フレンテ口)。與同年開幕的京王集團所屬商業設施「Frente明大前」連接,此大樓的一樓平面覆蓋至井之頭線下行線月台,並且有部分店鋪開設在此月台內。
因京王線於明大前站 - 新宿之間分歧為新宿站、京王新線新宿站的關係,當站2號線月台的列車進站廣播時,亦會同時強調列車的行進方向為「新宿行」及「京王線新宿行」,避免乘客誤乘的狀況。同樣的措施也使用於笹塚站。
京王線與井之頭線於早上的通勤尖峰時段時,僅單向的列車就能運行至1小時30班。由於一座月台只有一股鐵道之故,無法使用櫻上水站的交叉運行措施,故列車離站之後下一班的列車會馬上接著進站(特別是在往八王子方向的軌道為直線段的關係,甚至可以看到下下一班的列車),列車緊密地持續進出站也造成月台上隨時都有列車在站的景象。
於2001年2月,月台的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系統,產生的電力供給了站內設施的運作。該系統與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共同研究[7]設置,最大發電量為30kW。
京王線正在進行高架化計畫,完成後將從現在的側式2面2線擴增為島式2面4線[1]。
Remove ads
- 除了部分列車,原則上京王線與井之頭線的班表並未配合。
- 往新宿的列車會顯示「往京王線新宿」,以便區別京王線新宿站與新線新宿站。代田橋站、笹塚站也是相同情形。
- 「京王Liner」以及「Mt.TAKAO號」自2021年10月30日起在節假日成為停車站[3],2022年3月12日起包含平日,所有列車均會停靠[4][5]。在此之前,這些列車僅為了正常啟動本站前後的平交道而進行運轉停車,乘客無法上下車[8][9]。此外,兩者皆為下行列車只限上車、上行列車只限下車,因此無法僅於京王線新宿站-本站之間搭乘[3]。
- 井之頭線吉祥寺側新增渡線的工程於2016年12月開工,2017年11月投入使用。2018年2月22日改點後新增了一班深夜從吉祥寺發車、以本站為終點的列車,但本站並未設定始發列車。
Remove ads
使用狀況
各年度上下車乘客人數及轉乘人數推移如下所記。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推移如下所記。
- 1956年度 - 1973年度的數值包含各線內的轉乘人次(1958年度除外)。
Remove ads
車站周邊
早期站前廣場道路寬幅狹窄,未設置圓環道路。2009年道路拓寬後,為提昇交通機能而整建了環形車道。
因為北邊有明治大學和泉校舍的關係,周邊開設有以學生消費族群為主的喫茶店、文具店、快餐店以及廉價食堂。雖有商店聚集,但是其規模並未足以形成商圈。
圖片
-
京王線月台(2015年9月)
-
井之頭線月台(2015年9月)
-
跨越井之頭線的導水管(2015年9月)
-
站名由來的明治大學和泉校舍(2014年10月)
-
frente明大前(2018年2月)
相鄰車站
註釋
- 1933年8月1日開業。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