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清皇家陵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清皇家陵寢是指中國的明朝、後金、清朝等朝代的皇帝陵墓群。此陵寢群在2000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並在2003年、2004年擴充。而另一個世界遺產是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
概要
明清時代的皇室墓葬,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皇室陵寢,在明清以前有多種形式,包括木槨大墓、土墓、深葬,但少講究建築形式。自明太祖起,修訂了陵寢制度,包括:增設祭奠設施、增加院落及寶蓋式屋頂。清代的陵墓則更加考究,注重風水及環境,希望陵寢能與當地的山川、氣候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並且建築也更加富麗堂皇,是中國陵寢營建活動的顛峰。
滿清入關後推行懷柔政策,對明陵採取保護措施,所以明帝陵的歷史遺存物比歷代帝陵保存得更完好,未曾遭遇大的破壞。[1]
登錄基準
明清皇家陵寢因符合以下標準而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 代表了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 通過建築或技術、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展現了在一段時期內或在一個文化區域中進行的有重要意義的人文價值的交流。
- 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 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繫。
包含陵寢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