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易班
网络平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易班是一個融合新聞、論壇、博客、微博、社交等功能的綜合性實名制網絡平台,以推進中國大陸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該網站由上海開放大學下屬之上海易班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其目標用戶群體為中國大陸高校的師生。
歷史
2007年8月,上海市教委開始設想建設一個名為「易班」的上海市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台。2009年,易班基於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上海大學生在線」網站上一個欄目「E-class」重新開發,成為獨立網站;200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4所高校試點建設「易班」網絡社區[1]。2010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對《滬高校網上社區「易班」成為思政教育新陣地》報道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易班建設的做法,對易班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同年開始逐步擴大試點。201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指示,要求教育部加大支持力度,讓「易班」走出上海、走向全國。2012年9月,易班實現了上海高校的全覆蓋,並開始在廈門大學、西華大學進行試點。[3]
2014年,教育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通知和易班推廣計劃:在2017年之前,通過三個階段全面推廣易班。從而「加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和主題教育網站建設,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網絡輿論生態改善,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提供堅實支撐,創造良好條件」。[4]
Remove ads
功能
易班融合了新聞、SNS、微博、博客、相冊、論壇、網盤等功能。在註冊賬號並通過校園認證之後,用戶即可獲取本校新聞動態,與自己所在學校、學院、班級等各級組織和自己的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收看慕課、講座等。各級組織也可以通過易班發布資訊,例如公告、教學資源等,便於進行思想教育、解決日常事務、以及開展各種活動等。[5]
評價
易班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支持[4]。易班的推廣和建設也成為了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6]。很多高校設立了「易班工作站」、「易班發展中心」的專門機構,並由學校團委、學生工作部門和部分學生主持工作,以支持本校易班平台的發展[5]。易班開辦的初衷在於對中國大陸的高校學生、中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使得相關教育更能讓大學生接受,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7]。易班甚至可以被用於輿情監測和輿情引導[8],以達到維護社會穩定的效果[9]。
有專家認為,易班恰恰打破了傳統互動類網站的模式,大膽融合了論壇、社交網絡、博客、微博等主流應用,如今則更多向移動客戶端發展,有鮮明的大學特色,有班級、學校的層級,鼓勵個性發揮,同時又使跨校交流變得輕鬆。另一方面,不同於人人、開心、微博等商業社交網站,因為立足公益,又集中了教學資源,更能讓學生在網上享受現實校園生活的樂趣。[10]
在2014年《人民日報》的報導中,因該平台具有師生交流,收聽本校及他校講座及慕課、策劃學生活動等眾多功能,易班被評價為「大學百事通」;部分大學教職人員還認為,易班的功能豐富且易用,能夠實現課堂的教學改革,其立足公益、集中教學資源的性質也讓學生能享受校園內生活的樂趣;此外,易班鼓勵學生、教師生成內容的互動形式也被部分學校教職人員認為具有促進網絡和諧、充實網絡內容的戰略價值[5]。
Remove ads
由於高校通過行政手段強制推廣易班,有高校將其與學生學分掛鉤,使得易班的手機應用受到了不少大學生的批評[11]。此外,曾在部分高校出現「不註冊易班的同學,取消畢業資格」的誤會[12]。
易班的技術開發力度不足,在推廣過程中體現出很強的行政強制性,加之平台本身娛樂性過弱,及易班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它的使用率低,用戶黏度不高[13]。對於學生而言,由於已經習慣微博、微信等平台,很多人僅僅把註冊易班作為一個任務而敷衍了事。對於教師而言,由於學習成本較高,自身時間有限,推廣也存在一定的困難[2]。福建師範大學的相關研究也指出,過分依賴行政力量、引導方式單一化是易班用戶黏度低的四個主要原因之一[14]。廣州工商學院的相關文章指出,強制要求註冊易班不免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產生抗拒[3]。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