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昭南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昭南神社
Remove ads

昭南神社(日語:昭南神社しょうなんじんじゃ Shōnan Jinj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日佔馬來昭南特別市(新加坡)麥里芝蓄水池建立的神社。1942年10月竣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拆除。

事实速览 昭南神社, 基本資訊 ...

前身

1922年2月11日,英國海峽殖民地新加坡的橡膠園老闆大平源四[註 1]湯申路變為湯申路上段附近的自家橡膠園建造「照南神社」[2][註 2]祭神天照大神永田重彥充任名義神官。戰前日僑稱之「大神宮」,在新年七五三、婚禮等時機來此參拜[2][3]

1942年2月,日本軍剛佔領新加坡,第25軍參謀林忠彥少佐表彰當時在日僑家中擔任家務工,戰亂時將家祠神體移至安全處所的兩名馬來人[4][註 3],並問市職員:「戰前新加坡神社與祠是如何管理的[4]?」職員說:「現在剛佔領,忙著修理電氣水道,恢復市內秩序,顧不了神社。」林表現出「狂熱信徒特有的驚人憤怒樣貌」,怒斥:「你們沒有品性。顧不了神社是怎麼回事?恢復秩序是為了甚麼?大家快快商量具體辦法[5]。」

興建

Thumb
1942年將近完工的神社

不久照南神社擴建[6],新加坡郊外麥里芝蓄水池西端新加坡島嶼俱樂部高爾夫球場荷蘭語Singapore Island Country Club一帶新建「昭南神社」的計畫發表[5][註 4]

柔佛蘇丹軍政監部日語マライ軍政監部財務部捐贈5000以建造神社[6][註 5]

軍司令部命令橫山部隊[註 6]興建神社,建造時間自1942年5月至10月[9],動用2萬名盟軍戰俘[10]。旱季即將結束時,橫山部隊調往緬甸參加英帕爾戰役,田村部隊(工兵第5連隊)接手施工[11]。神社完工後,橫山工兵大佐獲譽「造園天才」[12]。但橫山部隊士兵待俘虜以高壓暴力,評價不佳;田村部隊將兵態度與其他日本軍部隊差異很大,待俘虜較好,受俘虜感謝[7][13]

1942年10月,昭南神社竣工[14][註 7]。從高爾夫球場會所一側穿過球場鋪有參道,從西邊流入蓄水池的溪流好似五十鈴川英語五十鈴川,其上架有漆紅色的太鼓橋(拱橋的一種),橋前後有鳥居,地面鋪有碎石,橋後鋪設有石階。拜殿與本殿用日本內地運來的柏木建造[10][15]

Remove ads

活動

Thumb
昭南神社郵票,所繪為社殿

建成後,神社的管理權移至昭南特別市,中村社司與本田神職自內地赴任,在1942年11月[註 8]的佳日舉行「昭南神社遷宮祭」[16][12]大達茂雄市長為齋主,寺內壽一南方軍總司令官進奉玉串日語玉串料,之後當地各團體代表參拜[16][12]

遷宮祭後,神社向一般人開放,與山下奉文白思華會見處福特汽車工廠等一同成為戰地考察路線,有許多日本人及當地人訪問[17][18][19]

第25軍軍政監部請馬來亞、蘇門答臘各州蘇丹到新加坡開會,官方承認蘇丹的伊斯蘭教首長地位、尊嚴與財產所有權利[20]。1943年1月20日開會前,馬來亞、蘇門答臘各州蘇丹參與訪問昭南神社[21],第25軍司令官齋藤彌平太中將卻令信奉伊斯蘭教的蘇丹參拜昭南神社[18]

1943年2月15日,新加坡陷落一週年紀念與鎮座祭一同盛大舉行[22][2]

破壞

篠崎 (1976,第205頁)稱1945年8月18日第7方面軍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大將麾下的部隊長、昭南軍政監部與市政廳幹部投降,翌日起忠靈塔日語昭南忠霊塔與昭南神社遭爆破拆除;而據新加坡日本人會史蹟史料部 (2004,第167頁),記載稱為了避免佔領後英軍褻贖神明,是由建立神社的軍隊自己爆破。Van Cuylenburg (1988,第212—213頁)稱昭南神社解放時由盟軍廓爾喀兵破壞,據Lee (2007,第102頁),則稱由解放軍破壞。

舊址

日本投降後,關押同盟國戰俘的抑留所得到解放,關停的高爾夫球場再度開放[18]

2002年,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指定昭南神社遺址為國家歷史遺蹟,但不加以維護或發展[23]。2015年時通往拜殿的石階、手水鉢的遺構仍然殘留[24]:10。目前當地已經被叢林淹沒[25]

註釋

  1. 勿拉士峇沙路萊佛士酒店附近經營「大平洋服店」[1]
  2. 許 (1986,第230頁)稱1938年,新加坡日本人會日語シンガポール日本人会在島北部距市區5.5英里湯申路山丘上、永福虎所有的橡膠園建造「照南神社」。
  3. 篠崎 (1978,第62頁)稱一位馬來人保管作為照南神社神體的御幣與札,向福康寧英語Fort Canning Hill的警備隊司令部報告,受到為肅清華僑從軍司令部派遣至警備隊司令部的林少佐感謝。
  4. 篠崎 (1976,第212頁)稱橫山部隊在昭南島內選定與伊勢神宮地形相似處建設神社,而津吉 (1953,第112頁)稱計畫包含建設預定地。
  5. 小田部 (1988,第149頁)稱柔佛蘇丹1942年9月13日以「忠靈塔紀念寄附」給軍政顧問德川義親日語徳川義親5000日圓
  6. 第15獨立工兵連隊[7],參與修復馬來亞戰役中英軍破壞的橋樑[8]
  7. 二松 & 11987,第80頁)稱1942年10月與忠靈塔日語昭南忠霊塔同時竣工,舉行式典,11月將建設神社的俘虜移至泰緬連接鐵道工地。津吉 (1953,第112頁)稱1943年正月只是大部份完工,篠崎 (1976,第213頁)稱遷宮祭在1942年11月的佳日舉行,篠崎 (1978,第63頁)稱是1943年初的佳日。小田部 (1988,第149頁)稱忠靈塔1942年9月10日舉行除幕式。
  8. 篠崎 (1978,第63頁)作1943年初。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