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爾喀麗亞地下宮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普爾喀麗亞地下宮殿(希臘語:Κινστέρνα Πουλχερίας;土耳其語:Pulcheria Sarnıcı)是一座建於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有蓋蓄水池,由東羅馬帝國皇后普爾喀麗亞建造。
地點
這座蓄水池位於君士坦丁堡的第十一區,在分隔城市第四座山丘和第五座山丘的山谷的東端。[1]該水庫暫時被認定為位於法提赫(歷史悠久的半島)北部、西瓦西清真寺附近的帶蓋蓄水池,該蓄水池位於蘇丹塞利姆一世的çukurbostan (土耳其語中「花園坑」)的南端前方[2],現已被認定為阿斯帕蓄水池。[3]確定其為蓄水池的主要原因是該蓄水池位於名為普爾赫里亞(Pulcherianae;希臘語:αὶ Πουλχεριαναὶ)的街區內,街區名字因皇后在該地區建造的宮殿而得名。[1]
歷史
根據唯一提及該蓄水池的古代文獻,一部用希臘文寫成的7世紀基督教編年史《復活節編年史》,該蓄水池由艾莉亞·普爾喀麗亞建造。她當時是其弟弟狄奧多西二世皇帝的建築顧問,後來她與下任皇帝馬爾西安結婚,成為皇后。《復活節編年史》記載,蓄水池於421年2月15日首次注滿水。[4]但根據其風格特徵,學者歐內斯特·曼布里聲稱該蓄水池建於6世紀。[5]145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該城後,這座乾涸的蓄水池便一直閒置,直到20世紀初才被織布工使用,之後便被廢棄。[2]
描述
該水庫是伊斯坦堡保存最完好的水庫之一。[2]它可能屬於一座已不復存在的宮殿。其面積為29.10乘18.70公尺(95.5乘61.4英尺)。[5]其屋頂由四排七根大理石或花崗岩柱支撐,這些柱子支撐着40個圓頂8.50公尺(27.9英尺)距地面約。柱子採用科林斯式柱頭,頂部飾有莨苕葉或十字紋飾的橫梁。該建築有35扇窗戶,但現在大部分都已圍牆。其主立面有四扇面積相等的窗戶,第三扇窗戶下方設有門。[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